江都太守府。
萧正接见颜相时,在座的有虞世南、欧阳询、许仲林和陈棱。
颜相时与众人见礼之后,对萧正说道:“卫王,贵军与我朝素来和睦,何以突然兴兵开战,致使黎民遭殃,将士浴血呢?”
萧正说道:“颜先生,本王和李唐并非争权夺利,而是理念之争,此不可调和也,还望先生理解。”
“这...”颜相时一时不知怎么接话。
萧正继续说道:“颜先生,我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最智慧、最善良的民族,可这千百年来,这伟大的民族,却屡受战火摧残,每每思之,萧正都深感痛心!”
“本王也希望这天下能尽快的由分崩离析走向统一,由动乱走向安宁,可是,颜先生,在某看来,决定历史走向的,不是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而是人民!是千千万万普通的穷苦大众!”
“诚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能否认某些出类拔萃人物的作用,不能掩盖这些人的光芒,但是,真正的基石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没了老百姓的辛苦劳作,吃什么?没了辛苦老百姓的辛苦劳作,喝什么?没了老百姓,兵从何来?粮从何来?武器又从何而来?”
萧正略略缓了口气,道:“颜先生,某愿与李唐止戈,甚至愿意归顺李唐,使这天下早日恢复安宁!”
“但某有几个条件,其一,必须施行新柳军的土地政策。其二,官绅一体纳粮。其三,取消奴籍。其四,建设基层政权,以国法取代族法族规,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的政治理念。”
“诚然,这个过程注定是不顺利的,某是深有体会,很多地方都要被迫做出不少妥协,甚至在制定《卫律》的时候,还要参考不少大家族的族规,使其尽量减少冲突。”
“本王愿意和李唐为这个目标共同努力,颜先生,你以为如何?”
包括颜相识在内,诸人都深受萧正博大胸怀所感染,一时竟皆陷入沉思。
颜相识也好,虞世南、欧阳询也好,甚至包括陈棱在内,他们对世家门阀,对士族的认知并不比萧正少,甚至更多、更深刻,尤其经历了杨广之灭亡,哪个还会不明白?只是都不愿多想而已。
而就在此时,萧正这个草根出身的土匪头子,成了最“清醒”的一个人!
这让颜相识等人感到有些惭愧,文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可到头来,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颜相识打破沉静,说道:“卫王胸襟宽广,志向远大,颜某深为佩服,但是,恕某直言,隋帝杨广之教训犹在眼前...太难了!”
“*******,*******!就算最后失败,萧某也在所不惜,必将为之奋斗终生!”
颜相识和虞世南等人听罢不住的点头,赞叹不已!
“唉!”颜相识叹了口气,道,“卫王之志,颜某深感敬佩,也愿卫王能早日达成所愿。”
“哈,那就借先生吉言了!”
萧正一番话,颜相识便息了再继续沟通的心思,双方理念根本就是南辕北辙,尤其萧正心念甚坚,完全不可能妥协。
第二天,颜相识告辞返回乌江,临走还拿了几张新柳报,上面有萧正新近发表的三篇文章,其一是《再论法制建设》,其二是《论土地兼并》,其三是《论三农问题》。
虽然文章都是大白话,可颜相识却看的津津有味儿,对萧正也越发钦佩,这人确实一心为民,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