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刚一败再败,手下将士已经毫无斗志,而李世民不仅胜仗连连,且在收复失地同时,始终善待百姓,名声甚佳,很受拥戴。
尉迟恭和寻相基本没有犹豫,收拾残部投降了李世民。
李世民对二人非常看重和信任,让二人仍然统领其旧部八千余人,二人对此非常感动。
因为刘武周对尉迟恭有知遇之恩,所以屈突通担心尉迟恭是诈降,屡次向李世民进言,整编尉迟恭旧部,李世民不为所动,此事传到尉迟恭耳中,尉迟恭对李世民的用人不疑愈发敬佩和感激。
在宋金刚被李世民击败后,刘武周大为恐慌,尤其他的手下将士,逃走的越来越多。
万般无奈,刘武周放弃太原,向突厥逃窜。
不得不说,刘武周很明知,李世民刚刚兵至晋阳,刘武周任命的仆射杨伏念便以晋阳城投降。
至此,李唐彻底击败刘武周,重新夺回失地。
在这失而复得的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李世民,在军中,李世民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败敌于举手之间,将士无不拥戴。
在民间,秦王李世民宽厚有加,善待百姓,贤名广为传颂。
当地很多士子甚至以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来称颂李世民。
李世民对此并未感到欣喜,反而有些忧心。
早在太原起兵之时,李渊就曾承诺,平定天下后立李世民为太子,结果被李世民婉拒。
后来攻占长安后,因李世民功劳甚大,文臣武将建议李渊立李世民为唐王世子,李渊也听从了这些建议,结果李世民二次婉拒。
之所以两次拒绝,李世民考虑的很清楚,其一,李渊立其为太子基本是处于政治考虑,与其功劳关系不大。
李世民本身属于关陇集团,其妻长孙氏也隶属关陇集团。而李建成的妃子郑观音出自荥阳,是山东士族。无论如何,李渊不可能像杨广那样,成为关陇集团的“叛徒”,至少在明面上,李渊必须倾向于关陇集团。
而李世民如果答应了李渊,那就完全与关陇集团绑在了一起,也必然遭到山东士族打压,在起兵之初,前途未卜的情况下,与山东士族对抗,显然不明智。
其二,就是李世民的性格,至少在平定刘武周之前,李世民的兴趣始终都在军事上,而非政治上。倘若答应了李渊,成为太子的话,还能掌握军权吗?当然不可能,纵观历史,哪个太子在上位之前会掌握军权?而如果没了军权,那还打的什么仗?再深一步说,没了军权,什么都是虚的!
故此,李世民两次婉拒太子之位。
但现在不同了,尤其收复李唐发祥地晋阳,李世民声望达到顶峰。
会不会引来父亲李渊的猜忌,李世民不知道,但有一点,李世民毫不怀疑,那就是兄长李建成肯定会忌惮。
这一点,让李世民非常头疼,若是引来李建成忌惮,甚至有所行动的话,兄弟阋墙不说,更会让李渊也面临两难选择,在没有大的过错情况下,李渊不会随意废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关陇集团的态度呢?军方的态度呢?若是因此而发生内斗、内耗,对李唐来说将极为不利。
眼下虽说平定了刘武周,但显然还没到放松的时候,平定天下之路依然漫长而艰难,萧正、窦建德、王世充、萧铣都颇具实力,不是易于之辈。
如此情况下,怎么才能避免内斗?李世民对此忧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