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很矛盾,一方面,他很想把颉利堵回去,逼着他回头去和萧正打。
但另一方面,要堵住颉利,太原兵马不能擅动,就只能让李高迁率部赶往吕梁山的东大门——古交县。
时间上来不来得及不说,一番大战肯定是不可避免的,若损失太重,最后还是便宜了萧正,此外,突厥可没什么底线,驱赶百姓攻城的事不是做不出来,彼时也会让将士们为难。
权衡再三,李渊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仅下旨给李建成和李神符,一旦颉利离开,要他们务必把忻口夺回来,太原的北大门落在萧正小儿手里,必将后患无穷。
认了归认了,李渊却不想就这么便宜了萧正,当即昭告天下,称萧正假仁假义,阴险虚伪,表面上打着北逐胡虏的旗号,暗中却与颉利相互勾结,实乃中原之败类,人人得而诛之。
世家门阀出身的一些文人作诗的作诗,写文章的写文章,在关中等地掀起了一股揭露萧正虚伪嘴脸的热潮,许多市井百姓对此也是议论纷纷。
对李渊掀起的舆论战,萧正很快做出回应,在新柳报上痛斥李渊。
身为隋朝国戚,荣宠甚盛,却不念报国恩,反而率部造反,不忠!
不念旧情,虺蜴为心,残害杨侑,不义!
向突厥纳贡称臣,数典忘祖,不孝!
豺狼成性,屠戮王世充、萧铣等人家眷,不仁!
李渊,实为不忠不义,不孝不仁之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命归九泉之时,还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有何面目去见前隋二帝?!
......
文章的最后,萧正劝李渊也御驾亲征,率部至古交与颉利决战,以此向祖先、向中原百姓赎罪。
李渊看到这篇文章气的好几天没吃饭,茶杯茶碗摔了好几套!
民间百姓倒是对两位皇帝的骂战兴致勃勃,只觉茶余饭后添了不少乐趣。
而其实,就萧正本身来讲,他是很希望颉利能回头的,无他,地形太有利了。
过了灵丘,一直到忻口,后世称其为忻定盆地,若在空中俯瞰,就像一条夹在吕梁山和太行山之间的大峡谷。
在这种地形对战突厥骑兵,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以后怕是很难再遇到了。
然而,据新柳军斥候探查,颉利根本没有回头的意思,萧正极为失望。
正常来讲,突厥兵马应该驻守忻口,堵住萧正南下之路,但突厥和中原不同,他们是一个个大小部落的联合,南下劫掠是发财的机会,谁也不愿在这个时候,留在小小的忻口,打仗要死人,还要放弃发财的机会,这样亏本的买卖没人愿意去做,再说的直白些,家里还等米下锅呢,哪有时间去和萧正瞎扯。
各部首领七嘴八舌吵个不停,颉利也很头疼,他要率部去将唐军堵在太原,忻口就分身乏术了,无奈之下,颉利便纵火将忻口付之一炬。
火烧忻口后,颉利在忻口以南十里左右寻了一处两山夹一沟的地形,留下一千多人驱赶百姓开始挖掘壕沟,每条壕沟两丈多深,七八丈宽,以此来迟滞萧正的南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