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共患难易,同富贵难。而其实,患难之时和富贵之时的心态,都是没有变化的,为的都是利益。弱小的时候,为何保住利益、争取利益,寻找盟友顺理成章,强大了,富贵了,盟友之间便会因更大的利益而产生竞争,爆发矛盾,直至关系破裂。
如今,李唐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世家门阀和李渊也终于开始了“患难与共”。
取消人头税也好,官绅一体纳粮也好,世家门阀都可以不在乎,但结束底层的乡绅自治和科举,却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
起初,李渊为了加强皇权,有意沿袭前隋的科举。世家门阀对此十分不满,虽然这种形势的科举仅仅是两汉分科察举办法的沿袭,但两者终究是有所区别。
底层民众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底蕴,却胜在人口多,基数大,哪怕仅仅开一个小口子,对世家门阀来说,亦是后患无穷。
所以,世家门阀总是有意无意的对抗李渊,以期李渊能打消沿袭前朝科举的念头。
李渊自然不想向世家门阀妥协,一旦退了一步,便会有第二步和第三步,到最后就是退无可退。
双方互不相让,矛盾也就越来越大,虽然不像大业年间表现的那么激烈,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和解。
现在,这些世家门阀在李唐江山危机之时,终于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因为,萧正的科举比前隋时期的危害更甚,一旦萧正统一天下,世家门阀必将遭受灭顶之灾。
太原王氏,闻喜裴氏,河东柳氏,汾阴薛氏,阳曲郭氏等等,大大小小的门阀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有粮的出粮,空前团结。
除了这些之外,这些门阀士族还纷纷开设粥厂,为佃户减免地租,为农民降低借贷利息,甚至向寒门开放族学,不仅进学免费,而且只要得到师长的赏识,就有入仕的机会,看上去比萧正的科举还要容易。
钱粮解决了军资,减免地租、开放族学等措施则大大缓和了社会矛盾。
虽然,李渊不愿意看到寒门士子进入门阀士族的族学,不愿意由他们来掌控官员的选拔渠道,但眼下,双方只能暂时放下争执,共同应对萧正这个强敌。
这些门阀的鼎力支持,李渊的压力大大减轻。
而世家门阀与李渊的空前团结,却让萧正深感不安。
穿越以来,萧正始终抓住一点:民心。
而民心是什么,说的偏激点,民心就是利益,土地、税赋、徭役,甚至是前程,也正因为萧正很好的抓住了这些,才顺利走到今天。
李渊是个有作为的皇帝,这点是不能否认的,他也想广施仁政,也想减轻百姓负担,却因战争消耗巨大,不得不暂缓施行许多利民之策。
但如今有了这些世家门阀的支持,李渊立刻就会变得底气十足。
不说别的,仅仅河东这些士族出手,李渊就不必再从关中长途跋涉运送粮草,也不必再为兵源发愁。
本来,萧正是打算在攻下汾阳后,采取步步蚕食的策略,先清理太原周边县城和村镇,将太原变成一座孤城再将其围困,但眼下,却因为世家门阀的出手,让这个策略变得不确定起来。
新柳军帅帐内,萧正将李狗子送来的情报一一厘清,交予众人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