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风来,樱花落。
年轻的道士站在五老谷入口处,踌躇不敢进。
他叫公冶平,拜在天山派门下做道士已经十个年头了。
修行到如今,境界还是稀松,比之尘远师兄,可就差远了。
也难怪天山派的老道士们都那么看重尘远师兄,修道至今不过百年,就已经是大乘期了,年纪轻轻,前途无量。
就连他自己,也是由尘远师兄亲手教导出来的。
至于师尊……他也就是刚入门的时候见过一次,仅仅知道师尊名号——元元子。
未能成仙的师尊元元子早就在十多年前坐化,临终前只是给师兄尘远留下一份名单,说这是从满天下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有望得道,光大天山。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天山派的道士四处找寻名单上的人。只可惜当时的修真大派,全都在天下搜罗优秀种子以图强壮自家势力,天山派又自来是清净无争的道家修行地,争到最后,名单上那一长串名字,带回天山的一共也没几个。其中之一,就是他公冶平。
当时天山派的老道士们各自斟酌,将这几人瓜分了个一干二净,只留下出身最是贫苦,一脸穷相的公冶平抛掷当场无人搭理。
尘远看了看,说他就代师收徒,将公冶平收在他们这一脉里吧。
就这么着,公冶平一步登天,成了现任掌教的师弟。
没什么人看好这个半路出家的小道士,只是碍于身份,也没什么人敢当着尘远真人和公冶平的面说些不三不四的闲言碎语。
他们只是冷眼旁观,就如同整个道家冷眼看着这个世道,礼仪崩坏于我何干?只求长生大道,其余一切,过眼云烟。
公冶平站在五老谷入口处,深深吸了一口气,又将这口气长长吐出,颇有几分道家养气工夫练到极致吐口成虹的气势。
他的心里很烦,也很委屈。
尘远师兄管教很严,平时总是将他带在身边,不断将道门最艰深的修行法门,一点点掰扯碎了,然后全都灌进他的脑海里。
比如一十三册的《玄玄飞元经》,别的小道士至少连看带背要一整年工夫才能记个差不多,在尘远真人的督促逼迫下,公冶平只花了一个月就背的滚瓜烂熟。
这是很好的机缘,外人求之不得。
但是架不住天天这么做,时间长了,公冶平只觉得自己脑子里是一团浆糊。
好东西倒是不少,但是消化不了。
比如《玄玄飞元经》,他都能默写了,但是上面的东西,他练来练去,也就练明白了不到一成。
公冶平很苦恼,一方面觉得自己资质委实不佳,另一方面又觉得是师兄他“老人家”也太急功近利了些。
其实说实话,从拜入天山派的那天起,他就没有什么太大的追求。
之所以愿意当个六根清净不能吃肉喝酒的道士,不过是他想混口饱饭吃呀!
什么得道成仙,追求那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何意义?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肚子饱饱,万事不愁!
所以,公冶平的修为进境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