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些什么都不重要。
或许最后可以来上一个总结。
这就是宋钦宗,宋徽宗两个人做的好事。
在金兵两次南下的时候,宋钦宗的种种行为最终导致了这个结局。
但是宋徽宗就不需要负任何的责任了吗?
不,当然不是的。
实际上来说,他也要负很大的责任。
或许最后,这个结局,就是对于他们所作所为的报应吧。
而当整个汴梁一片狼藉的时候,随着难民,一个人,也在难民的潮流当中,逐渐的远去。
他姓孟,是一个在汴梁城里面的小官,他在汴梁生活了二十四年。
很长的一段时间。
但他知道,这一次离开,之后,就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了。
不是没有办法回到汴梁,而是那曾经繁荣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这是他写的东西,这本书,叫做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就是他曾经生活的地方。
言语有些繁琐,但也很是直白,这本书记载着他曾经的生活。
语气是平静,甚至是有些乏味的。
然而在冷漠的表象之下,所传达出来的却是深入骨髓的。
哀伤。
视频在这里,戛然而止,就像是原本还有很多没有说完的东西。
当然,视频本身不可能继续详细,或许当时发生了什么,也只有他们自己才会知道。
这一切的一切,是如此的荒诞,耻辱。
靖康之变,的确是称之为靖康之耻,要更好的多。
在这个时候没有人说话。
原本准备钓鱼的朱瞻基,也沉默了下来。
他不愤怒吗?
当然愤怒,但是在平静的愤怒之下,他感觉到更多的还是哀伤。
因为战争失败,因为皇帝无能,因为士卒原本可以效死,却最终手无兵器,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这一切的一切,已经不再让人感觉到愤怒。
而是为那些在这一场浩劫之中,为这些经历浩劫的人。
感觉到哀伤。
“其实在之前的一些时候,会有一些人思考史可法曾经做出的事情。
这个人你们可能不认识,他是明朝灭亡之后的一名小官,因为抵抗清军的入侵,从而导致了整个扬州城被屠。
当然,即便是不抵抗,结果未必能好到哪儿去。
所以从这里衍生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当时不抵抗,是不是要好上很多。
我觉得双方尽管情势有些不一样,但在这里依旧可以给出一个答案。
那就是当异族到来的时候。
投降派,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有且仅有的,你可以做出的唯一的选择,就是拼尽全力,抵抗到底。或许这才是唯一的道路。
假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事情已经真实的发生了。
但假设,但假设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想着投降,假设他们一开始就准备和金兵作战,假设他们听从了种师道的说法。
假设......假设.......
那么最后的答案,会不会不一样呢?”
没有人知道这个答案,有的,只是那些受尽侮辱而死的人。
以及拼尽全力但还是死了的人......
尸骨未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