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
今日的城中并无半分血气,处处张灯结彩,显得尤为喜庆。
城中御道两边站满了甲士,他们身后则是跪伏的百姓,场面一时极其安静,只能听见远处的乐声遥遥传来。
石板路上忽然响起了清脆的马蹄声,一队骑兵缓缓走出,作前驱,继而是大队的宫人,走在队伍前列,手执拂尘作清扫状。
接着,一队队旌旗扬出,乐声响亮,大队的甲士和宫人分列在队伍两侧守护,跟随着中间的那驾御辇。
里面坐着的那个人,穿赤色龙袍,着天子服饰,脸上喜气洋洋,望着两边跪伏迎接的百姓和成排的甲士,眼里一时间有些湿润。
多少年了,自己的夙愿,在今天达成了。
仪式的大致流程是萧正德和侯景等人带着“文武百官”去城郊祭天,接着回建康,在仪贤堂即位,大赦天下,下诏书,改元年,登基为帝。
由于侯景军中没什么人知道天子登基具体怎么操作,只好临时从书籍上翻找,最后让十几个俘虏的朝廷官员议定流程,临时操办了这么一个登基大典。
反正没人真正在意今天仪式的法理性和正统性,侯景要的是萧正德登基,瓦解台城守军的战意;而萧正德,他要的就是天子的这身衣服,而且看到今天浩大的阵仗,他已经相当满意了。
侯景走在辇车的前面,以表示为天子开道之意。
他身旁,则是始终平静的王伟。
自从徐思玉身负重伤回来后,侯景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逼着徐思玉和王伟当面对质,但王伟却明显感觉到,侯景的态度已经变了很多。
当初决议好要让自己领兵攻打东府城,侯景之后却召集将领,宣布等今日的登基结束后,他会亲自领兵攻打东府城。
在此之后,侯景虽然一次次赏给王伟钱财和提升他的官职,但在许多事情上,都不再和王伟商议。
之前替王伟传话的宋子仙,也是直接被降了一级,接着收到命令,要他出城屯守朱雀门,就连今天的登基都不准他参加。
临行前,他倒是来找王伟告了别,语气很是唏嘘。
侯景得入建康,一是运气,二来,完全靠的是王伟的计策,如今侯景的心思已经变化,王伟起初有逃走的机会,却依然不肯离去。
看着侯景的背影,他心里终究是有几分落寞。
“罢了,罢了,君虽负我,我誓不负君。”
“尚书,何必闷闷不乐?”
侯景忽然回头,看向王伟,笑道:“我在北地时,曾为高王部属,高王纵非帝王,偏能驭我,那萧正德如沐猴而冠,非人主之相。不过今日抬举他为帝,倒可以免去不少麻烦。”
萧正德登基,自然要大赏“群臣”。
王伟多了个尚书的名头,但手里并没有半点职权,除了偶尔被找去喝酒,他也很少能见到侯景的面。
王伟淡淡道:“萧正德不过权宜之计,台城久攻不下,不得萧衍父子二人,我军纵十万众,亦难逃覆军杀将之忧。”
“今日喜事,何出此不详之言?”侯景脸色顿变,哼了一声,狠狠抽了胯下战马一鞭,随即离去。
王伟心中萧瑟之意更甚,他就是要借着这个机会,故意说出让侯景不愉快的话来警醒他。
毕竟,虽然建康攻下了,但真正重要的萧衍父子二人依然在台城内苟活,城外,勤王军随时可能到来。
徐思玉大败逃回后,王伟建议侯景立刻出兵灭掉那股梁军,接着攻下东府城,获得足以支持军需的粮草,却被侯景断然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