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的想法很简单。未来的敌人太多太强大了。现在如果能够趁他们还没有彻底一飞冲天之前,能拉拢一个算一个。袁绍和他有并州这一桩过节,未来是肯定要打到底的。曹操和他,估计也是难有善果。孙策那边,他更是鞭长莫及。
难道要李利给孙策写封信,说小心点,有刺客会去杀你么?就算孙策不死,在袁术败亡之后,这偌大的江东,孙策会放弃吗?
算来算去,也只有刘备,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一直混得很惨,失去了徐州,他便投奔了曹操,后来,在袁术、吕布皆死之后,他又和曹操对上了。结果输得很惨。只能北奔袁绍。去了袁绍那里没待多久,又去了荆州刘表那里。
一直要到十年之后,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了诸葛亮出山,他才一飞冲天,厚积薄发之下,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可以说,在这个阶段,其实刘备也是十分迷茫的。他想干一番大事,但这天下形势,对他又十分的不友好。一直都是在左支右绌、捉襟见肘。现在徐州这里眼看着就待不下去了,远在并州的李利突然就给了一条路出来。有地盘,有人口,还能安心的发展。这让刘备如何不心动?
当然,刘备也知道,李利有此举动,未必就真如他信中所说是对自己的一片仰慕之情。天下从来就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世界也从来就没有毫无缘由的爱与恨。你得到什么,自然就需要付出什么。李利如此这般,其内心必有所图谋。只是现在刘备的心中,暂时还只是有一个隐隐约约的猜测。不过刘备他不怕。能被人利用,说明自己还有可以利用的价值。有时候,实力不足,地位不够,想当个棋子,那也是不可能的。
私下里,李暹等几个亲近的亲族,知道此事之后,不由也有些埋怨。觉得李利把刘备招来,那是引狼入室。别的不说,刘备那是正儿八经的宗室,等他得了河内、河南尹这两块地盘,发展起来了。回头天子下个诏,让刘备进京勤王,到时该怎么办?
李利听了这些私下的传言,心中也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的摇摇头。刘备比他要大十几岁,而且看现在的情况,还是他自己这边牢牢占据了优势。在先发优势下,他要还斗不过刘备,那这穿越一场又有什么意义?
刘备真来了,就让他在函谷关外发展,将来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来攻,刘备都会替他挡在最前面。何乐而不为?就像刘表当初让刘备屯兵新野,一起对抗曹操一样。又有什么问题呢?
至于勤王什么的,历史上天子又不是没有搞出过衣带诏事件,可刘备他刚开始加入了吗?还不是理也未理。
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现在就去瞎想,那是杞人忧天。严重缺乏自信的表现。
孔融到了关中,随着天子转了一圈,这才知道,李傕等人是有多跋扈。他回到长安之后,闲不住了。就开始写文章骂人。孔融的文章写得好,辞藻华丽,让人一读之下,欲罢不能,一时之间,长安为之纸贵。
孔融又还不罢休,又把好伙伴祢衡给招到长安来了。祢衡是青州平原人,因孔融在北海招朋呼友而相识。两人性格都是刚直高傲的那种,一见之下,不禁臭味相投,于是遂成忘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