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网游小说 > 大魏宫廷 > 第155章 胶着的卫国内战

第155章 胶着的卫国内战(1 / 2)

 推荐阅读: 重生八零:首长的小甜妻 才不要和甲方谈恋爱呢 都市之浩然正气 亡夫,别这样(相思骨) 签到从占女帝便宜开始 斗罗开局签到朱竹清 坠魔 冷宫开局签到葵花宝典 与女神荒岛求生的日子 乘龙佳婿
最新网址:hbcjlp.com

转眼便到了九月初,在卫国的马陵一带,东军与西军仍在僵持。

马陵一带的地形比较复杂,首先,马陵并非是县城,而是一座植被茂密的丘陵,它大概位于「范县」、「鄄城」、「乐平」三县的交汇,乐平县再往西,便是卫国的王都濮阳。

两个月前,卫公子瑜率先率领数万东军抵达马陵一带,在经过「范县」时,该县城顺势归降,自此,东军便以范县、马陵两地作为据点,等待着西军的到来。

继东军抵达马陵后大概数日,檀渊侯卫振率领军队抵达乐平县,挡住了东军西进的道路,而随后不久,在马陵东南方向的鄄城,亦有执掌鄄城军的邑侯「卫郧」,从侧面对卫公子瑜麾下的东军发动了攻势。

从客观来说,东西两军各有优劣势。

西军的优势在于士卒的实力相对可靠,且武器装备较为齐全;而劣势则在于这些军队虽然冠名卫国正规军,但长久远离战场,平日里除了治安缉盗,可能并无出动迹象。

甚至于,还可能因为治军不严,难免出现纪律涣散、战意低迷等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这些卫国士卒逐渐变成了老油条、兵油子。

而东军,武器装备相对并不完善,但是这支军队年轻而富有激情,他非但参与过与韩将司马尚的对垒,此后还作为攻打齐国东郡的主力,虽然军中士卒初始能力不如西军,但这一场场战斗下来,逐渐也得到了一些经验,更要紧的是,这支军队的求胜欲望强烈。

在六月与七月这两个月间,东西两军展开了足足六次中小规模的交锋,总的来说,西军在正面战场上的表现还是偏弱。

这也没办法,毕竟西军是卫公子瑜草创的新军,又不像当年的肃王赵润那样有魏国在背后支持——商水军为何作战凶猛?还不是因为有整个魏国在背后支持着?既有冶造局、兵铸局为其量身打造武器装备与战争兵器,又有户部、兵部负责发放抚恤与奖赏。

若单单只是一人之力,商水军绝对无法扬名天下。

而卫公子瑜的窘迫之处就在于此,他的父亲卫王费,非但不像魏国先王赵偲器重赵润那样,对赵润这位他心中瞩意的继承者予取予求,甚至于反过来将卫瑜视为眼中钉,以至于卫瑜只能靠自己想办法筹集资金——这也是他此前为何会庇护萧鸾的原因:他缺钱!

在几乎得不到国家以及父亲帮助的情况下,卫瑜自然没有财力武装麾下的东军,以至于东军的装备普遍落后陈旧,纵使在攻打东郡的齐军期间收获了一部分齐国军队的装备,亦无法彻底改变整个西军装备实力落后的面貌。

但西军,不说这些卫国正规军的武器有多么优秀,好歹该有的都有,尤其是弓弩这等远程武器,无疑是东军最大的威胁。

不得不说,西军能在人数绝对落后的情况下,反而占据上风,装备方面确实是占了大便宜。

但远程兵器上的便宜,其实也有代价,就比如说鄄城侯卫郧,他麾下的军队在最初几场战事中几乎彻底压制东军,哪怕东军当时投入战场的人数是他们的数倍,但接连几场仗之后,由于箭矢、弩矢消耗严峻,鄄城军就再复之前的优势了。

毕竟在东军中,个人实力出色的游侠占据很大的比例,约占八九万东军总人数的两三成左右,这些人本来就有基础,只要适应战场作战,自然会比寻常平民发挥更加出色。

就好比说鄄城军的斥候对马陵一带的渗透,那些企图去刺探东军情报,或者是为了骚扰东军的斥候们,几乎都被那些游侠出身的东军士卒在丘林间吊打,一面倒的驱赶追杀——外野情报这块,鄄城军毫无作为,以至于鄄城侯卫郧根本不知东军的具体分布。

但是,尽管在战略视野上做得极好,可东军始终还是啃不下「鄄城」与「乐平」这两块硬骨头。

似檀渊军、鄄城军这些卫国正规军,可能他们在整个中原各国的强军中排不上什么名次,但是以防守方阻击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他们的东军,这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不,卫瑜麾下的猛将「孟贲」亲自率军强攻鄄城,打了两仗,结果连鄄城的城墙都没能攻上去,气得孟贲在城下破口大骂,企图用粗鄙而带有羞辱性的词汇激鄄城侯卫郧出城。

结果,鄄城侯卫郧对孟贲的激将不屑一顾——你孟贲什么身份?竟然敢在我我卫郧堂堂一邑之侯面前邀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西两军交锋的期间,濮阳那边的卫王费也没闲着,连续发了数道针对公子卫瑜的王令。

一开始,卫王费的言辞还比较收敛,没有一上来就从道义上把卫瑜这个‘不类己’的儿子直接打死,毕竟公子卫瑜的贤名就在那摆着,一上来就污蔑卫瑜,卫人肯定不信。

因此,卫王费并没有直接针对卫瑜,他在王令中指出,公子卫瑜身边肯定有奸邪之辈教唆,才使得卫瑜做出了忤逆君父、以下犯上的事——这样的说辞,就相对容易让卫人接受了。

毕竟,公子卫瑜确实是做出了忤逆君父的举动,直接率领兵马杀到了马陵。

而在这个注重孝道的时代,儿子忤逆父亲是绝对不允许的——哪怕错的其实是父亲,儿子也得乖乖认错。

这听上去仿佛有点愚孝的意思,但事实如此。

相比较之下,魏国先王赵偲弑君杀父,夺取王位,后来居然还能坐稳魏国君主的位置,这实在称得上是这个时代极为罕见的另例。

当然,这也说明赵偲确实有手段,让宗府与知情的赵氏王贵不得不默认这件事。

卫公子瑜不如赵偲杀伐果断,但他也做出了反击:他宣称其父卫费认为他忤逆的事纯粹是污蔑,并且,详细例举卫王费不治国事、荒淫无道的例子。

但很显然,在这个注重孝道的年代,儿子说老子的坏话,哪怕这些坏话句句属实,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应当的事。

这不,虽然是逼不得已情况下的自辨反击,但公子卫瑜的这番话,还是让有些原先保持中立的人对他产生了坏的印象:你堂堂卫国的王世子,难道就不懂得「子不言父之过」的道理么?

于是乎,逐渐有人被舆论误导,以至于公子卫瑜的贤名,难免出现了几许污点。

由于对卫瑜产生了误会,国内原本支持他的一些人保持了中立,而原本保持中立的人,在舆论上亦稍稍偏向了卫王费,甚至于就算是在东军当中,亦有一部分游侠以及平民因为这个误会而选择了离开——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人。

此时卫瑜这才真正意识到,情况远比他原先预测的更加糟糕,同时他也真正理解了表弟赵润的那句话的含义:你是否已有所觉悟?

这段期间卫国发生的事,亦由青鸦众向魏国禀报,送至魏王赵润手中。

在得知卫王费的手段后,赵润笑着对身边的大太监高和说道:“倘若这招数果真是卫王想出来的,那朕还真是小瞧了他……”

大太监高和笑着附和道:“终究是卫国的君主……”

赵弘润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虽说在他的印象中,卫王费始终是以昏昧之主的形象出现,但再怎么说,这也是他父亲赵偲那辈的人,况且对方在位的时间,比他父王赵偲还要久,岂是真的那么容易对付的?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想到表兄卫公子瑜,赵弘润微微摇了摇头。

记得当日表兄卫瑜来咨询他的意见时,赵润就看出这位表兄并未作出觉悟。

在这方面,赵润的老爹赵偲就很干脆果断——弑君杀父、囚杀长兄、流放臣弟(南梁王),待宗府与国内的赵氏一门贵族反应过来时,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纵使有人反对也已无济于事。

而相比较赵偲,卫公子瑜如今的做法就很愚蠢——其实倒也不能说是愚蠢,只能说是太过于优柔寡断。

优柔寡断,并不能完全算做欠缺,但在某些关键时刻,它却会导致功败垂成,甚至会要了你的命。

这好比这次卫国的内争。

在赵润看来,你卫瑜跟濮阳那边解释什么?直接打过去不就完了?虽说强行与西军正面交锋,必定会使东军损失惨重,但要知道,这种事拖得时间越长,对公子卫瑜就愈发不利。

然而,卫瑜瞻前顾后,竟将这场内乱拖了两个月——甚至于即便过了两个月之久,卫瑜一方还是没能掌握主动。

不得不说,这使赵润对表兄卫瑜的评价稍稍降低了几分。

两日后,礼部左侍郎朱瑾就卫国的问题,前来咨询赵润的态度。

毕竟与秦、楚两国不同,卫国既是魏国的盟国,亦是依附魏国的臣属国,因此,作为宗主国,魏国自然不好对卫国的内乱视而不见。

按理来说,魏国应该支持卫王费,毕竟卫王费亲善魏国一事众所周知,但奈何公子卫瑜却是赵润的表兄,因此,礼部也不敢自作主张,特地由左侍郎朱瑾前来试探这位年轻君王的口风,之后再决定以什么态度对卫王费与公子卫瑜。

不过说实话,这件事赵弘润还真不在乎,因为无论是哪方胜出,于他魏国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卫王费绝对不会也不敢背弃魏国,而公子卫瑜呢,也不会做出背叛魏国这种愚蠢的决定。

是故,赵润便直接了当地告诉朱瑾,莫要插手卫国内部的事——毕竟这也是卫瑜之前的恳求。

既然得到了赵润这位君王的指示,魏国当然不会参合卫国的事,纵使卫王费特地为了此事派来了使者,魏国朝廷礼部也只是委婉地表示:这是贵国的内事,我国不便插手干涉。

由于魏国并未插手干涉,因此,卫国的这场内乱才延续到了九月。

不过随着这场内乱的持续僵持,卫公子瑜亦逐渐意识到,再这样拖延下去,对他卫国极为不利,遂与麾下大将夏育击破西军的办法。

不得不说,公子卫瑜虽然在用兵方面并无太多经验,但这么说也是熟读兵法的天纵之才,在苦思冥想思索了几日后,还真被他想到了一招计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