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官进谏,“彦王殿下已是有王妃,不宜再迎娶赤炎的隐月公主。”
却有官员不赞成,“和亲本就为表诚意,既然隐月公主说赤炎的山神选择了彦王殿下,那么我朝便该拿出大国风范,尊重隐月公主的决定。”
皇帝此时眼神微沉,若有所思,看向旁边站着始终未发表一词一句的彦王,见他神色镇定,始终冷静沉着,甚是满意。却也不开口,只留着言官互相争辩。
有言官出来相劝,对隐月公主说:“齐王殿下亦是才貌双全、气宇轩昂,今日未能来迎接,实属意外。公主是否要慎重考虑?”
隐月公主听罢,眉眼含笑,大方四望,终于穿过人群,看向了皇后下首坐着的彦王妃方向,笑意嫣然,毅然说道:“此乃我赤炎慎重考虑之决定,若是大邺为难,和亲之事可再议。”
多年征战,国力消耗,大邺皇帝对此次的和亲也甚是看重。若是一次和亲便能保北境哪怕短暂的安稳,让大邺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皇帝他也是一万个愿意。
若是和亲之事此般作罢,赤炎与大邺边境安乐难以长久,皇帝定是不许。
百官连连交首商议,只有争辩,却未有结果。
皇帝看向彦王,话里却是在问隐月公主:“彦王已是有妻,隐月公主若是选了彦王,位份之事,着实让朕为难。”
有言官便又耐不住上前谏言:“彦王妃卢氏才德兼备,不可降位。”
隐月公主似乎早已料到此问题,说:“我乃一国公主,也万不会为侧妃。听说大邺素有平妻之说,为表我赤炎和亲诚意,我愿退一步,与彦王妃卢氏同为彦王平妻。”
就连彦王都未曾预料,隐月公主会说出这番话,神色甚是复杂。而我邻座的彦王妃的桌子已是按捺不住了,强大的气焰蓄势待喷。
皇帝沉思片刻,见隐月公主未有改变主意的意思,应是权衡过后,终是命内官改了国书。
颁诏书之前,皇帝宣了卢敏上前,道:“卢氏,此举乃两国邦交大事,知你受了委屈,朕便赐你京郊宅院一座。待腹中皇孙出世,定也会给予封赏。还望你与隐月公主和睦,公主远道而来,不适应之处,你多予提点。”
卢敏纵使心中有多少不愿,此时也得做一个大方得体的彦王妃,便也行礼谢赏,叩谢了皇恩。
时隔不足半年,彦王殿下再次被下诏赐婚,百官之列多有恭维贺喜者,亦有不少人神色暗沉,却不敢多言。
皇后一国之母,不管对今日之事有多少看法,亦能保持面上的大方优雅,雍容华贵。
————
朝会结束,赤炎的隐月公主十天后与彦王大婚。
诏书颁下,百官命妇皆是惊叹。
都说,这赤炎的隐月公主莫不是慧眼识珠,知道这彦王最有机会成为大邺太子,宁为平妻也要选了彦王?
有人叹息,这齐王殿下也太倒霉了些,好容易有了迎娶赤炎公主的机会,却万般玄乎地闹了腹痛,错失良机。
更是有人疑惑,彦王已是两次大婚,这大皇子齐王殿下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讨个王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