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
张明松就骑着马赶到食铺。
在食铺里吃过早饭,筱白荷把他们仨送出城外。
哪里知道,她回了铺子找穆希芸安排制定新菜谱的事情,找遍了整个大宅和这边的食铺,也没见到那丫头的身影,顿时觉得不好。
去她住的屋子里一看,那身胡服和匕首都不见了。
筱白荷黑着脸出了屋子,想想有个镖师跟着,那丫头再张狂应该也不会出事,只能狠狠的磨磨后槽牙,说了句,你个疯丫头,等回来看我咋收拾你。
库房的海鲜已经断了货,也不能把生意停下。
筱白荷收拾好心情,把两个后厨的人都召集起来开了个小会。
兰花婶子和二妹她们的厨艺是靠着自家与众不同调料和新奇的制作方法的才算出挑,若让她们几个用普通食材做新菜,肯定落了下乘。
这时就体现出关纪钲师兄弟俩非凡的厨艺。
新菜交给了关纪钲他们二人去琢磨,要在明日就推出几道拿手好菜。
火锅的事情自己挑大粱,先画出了火锅的模样,让刘元殊去找铁匠铺子打制,她又安排姜大嘴去集市按照自己写的食材去选购蔬菜和调料。
小半个时辰的会议结束,筱白荷挥手让人都各自去忙。
她坐下静静的想着哪里还有不稳妥的事情,骤然想起,上火锅还有必备的一样东西,那就是好木炭。
出了屋子,筱白荷又去找宋大江让他尽快的去市场上采买合适的木炭。
从食铺没开张,宋大江就跟着白荷做繁琐的杂活,听到白荷要上好的木炭,他有些犯了难,“白荷,咱这里大多用的都是干柴,这炭还真是不好找呢?”
“哎,说你是个榆木疙瘩,你还不信,这事有多难办的?那木炭不也是用干柴烧出来的,多大点事!”
见白荷他俩人商议事情,宋大江的脸都皱巴起来,肖兰花笑着接过了话茬,
话虽那样说,这干柴和木炭可是两码事,筱白荷摇着肖兰花的手臂,笑着央求,“兰花婶子,你有主意快说啊,就别卖关子咯,我也心慌的不得了呢。”
自己娘家的几个兄弟都没大本事,山里的田地多贫瘠,几个嫂子和弟媳都是个勤快的,不单养了牛,还养了老大一群的鸡,就指望着鸡蛋攒银子给几个侄儿娶媳妇。
肖兰花乐滋滋的说着,“好了,我也不逗你这丫头咯,我娘家不是养了许多的鸡嘛,往年他们冬日里就用木炭盆子给那些小鸡崽子加温,后山的干柴遍地都是,自然也就学会了烧木炭。”
难题迎刃而解,筱白荷松了口气,催促着宋大江朝肖家村跑一趟,拿着银子先拉回一些木炭,再让兰花婶子的几个兄弟再给她多烧些好炭回来。
家里即使养了牛和鸡,因家底薄,肖家几兄弟的日子也不好过。
自家的闺女跟着姑姑在城里铺子里做工,每月都能拿回十两银子,肖家人看到宋大江来买木炭,都热情的不得了。
当既把柴房里存的最好的木炭挑挑拣拣的装了两大筐,又应承着明儿就进山给食铺烧好炭。
有银子好办事,三日过去。
头一批的六个新火锅做了出来,木炭也有了,火锅底料也熬了出来。
筱白荷的火锅火爆登场。
这日新菜和火锅同时在食铺和园子里摆了出来。
因为火锅材料简单好做,即使仅有六个房间,倒也招待了十几桌的客人。
尝过火锅的麻辣鲜香,吃过的食客口口相传,到了次日,想来吃稀罕的食客都蜂拥而来。
看着在园子里排队候着吃火锅的食客络绎不绝。
刘岭从后厨的窗户探出个圆脑袋,羡慕的说着,“师哥,咱东家就是脑子好使,用了一锅菜就能吸引这么多的食客,咱俩的脑袋也比不过东家一个!”
听到师弟的话,关纪钲也有些郁闷,他和师弟使出浑身解数,用心做出的新菜式,虽然也有食客来尝新,却没东家做的火锅吸引人,这让他怎能不郁闷。
深吸口气,无奈的叹口气,“阿岭,这就叫人比人气死个人,要不人家咋就是咱的东家呢,咱俩到老死也就是做厨子的命,还做不了顶尖的厨子。”
因为私塾的桌椅没到,已经攒足了精气神等着私塾开课的孙学义,见食铺和园子里因新上的火锅生意忒红火,他又静下心来帮着刘元殊管理账目做些烦杂的事物。
俩人头抵头的合计着一整日的账目,最后算出一日的收益,俩人都惊讶的不得了。
“刘老弟,你再算算,今儿火锅十几桌的食客,用的食材才一百两银子不到,咋就收了一千多两呢。”
这会才知道火锅的盈利有这么高,刘元殊把算盘推开,喜不自胜的点着头,“没错,我就是怕出了差错,已经合了三遍帐目了。”
虽然锅子少,他们这些人还没尝过火锅的味道,单看那些清洗过就上了桌的蔬菜和切成片的生肉以及大骨头丢进飘满了大料的锅子里,即使不会做菜孙学义也觉得省事便利。
他轻轻的合上了账册,感慨的说着,“你说白荷这丫头脑子可真是好使,咋就能想出这么赚钱的火锅呢,这银子赚的轻省的很,可比做一大桌子的海鲜要来的快啊。”
火锅生意火爆,自家二哥拉回的海鲜岂不是不招人待见了。
刘元殊又有些担忧的问着,“嗯,我也觉得,火锅这么吸引人,就是不知道海鲜运回来,还有没有人再过来吃咯。”
进了屋子,筱白荷就乐呵呵的接过了话,“刘三叔,这事你可不用担忧,有好多海鲜也是能做火锅食材的,等刘二叔他们回来,我就着手海鲜火锅,卖的肯定比咱这会上的火锅还要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