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策论写了很久,从头天晚上一直写到天色大亮,他方才停下笔。
当然,这一过程皇帝赵顼小憩一段时间后,仍然坐在垂拱殿里,一边批阅着奏折,一边陪着荀宁。
吕惠卿则是寸步不离的等在那里,待得荀宁写完合上折子,他便是一把接了过去,翻看了一眼后,就呈给了赵顼。
此时,荀宁的困意袭来,眼皮不断的打架,吕惠卿看着他这番模样,道:“荀公子可在这里小憩一段时间,待得皇上御览之后,再行详谈不迟!”
“来人,给荀宁搬来一张小床,朕准许他在此小憩。”
“谢陛下。”
很快就有侍女搬来了一张一人大小的床铺,荀宁实在是困得要命,见到了床铺,倒头就睡了起来。
“李宪,你去外面传旨,就说今日早朝暂停。”
“是!”
李宪走后,赵顼便是将荀宁的折子给打开,仔细阅读了起来。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外面的太阳升得老高了,赵顼方才读完。从他的脸色上看不出欣喜,也看不出忧虑,有的只是欣慰。
“你也看看吧!”
赵顼将折子递给了吕惠卿,吕惠卿见状,也看了起来,不多时他猛地合上了折子,双手颤抖着将其递还给了赵顼:“皇上,此人……”
“他的储官策,甚合朕意。”赵顼望着还在沉睡中的荀宁,打断了吕惠卿的话,“把他叫起来了吧。”
赵顼说罢,吕惠卿就来到小床边拍了拍荀宁的肩膀,荀宁便是伸了个懒腰,起床跪下叩头:“皇上,臣失礼了。”
“无妨,平身吧,荀宁你可用几句话解释一下你想出储官办法的原因是什么?”
“回皇上,恩荫选官,是官吏们为了保障后代为官从政的特权。如果这份特权被剥夺了,那么官吏们就会提出反对,亦即梁太师等人昨日在朝堂上争吵的原因。”
荀宁起身,拱了一下手,便是解释了起来。
“因此,臣设计了一套新的选官方案,在现今科举不变的情况下,按照学子们的出身,分为了三舍法和储官法。三舍法,在国子监入读的是寒门和其他出身的子弟;储官法,入读的是世家子弟……”
说白了,荀宁就是把世家子弟和寒门子弟按照两个层次进行分批次选官,同时要求控制选官的名额与分配比例。这有点类似于荀宁前世的公考招录方案,有按照学历层次进行招聘的,也有按照户籍地方式进行考试选拔的。
在荀宁眼里,他深刻明白,自己现有的力量不可能去改变大宋现在的选官制度,他只能提出小修小补的方案。
让恩荫子弟聚拢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由朝廷根据最终考核的结果,进行选拔,实际上就是一种筛选,促进了世家之间的争斗,也保证了选拔出来的官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