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在一段时间里碰到了一个强势的保守集团。以至于在做最后的选择的时候,赵顼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理念。
变法,才能使大宋强大,不变法,大宋只能走向没落。
荀宁感受着眼前高滔滔的强势,他知道自己不管做什么样的努力,都无法将熙宁变法继续维持下去了。
换言之,熙宁变法已经失败。
司马光的那句祖制不可违,此刻也深深的烙印在了荀宁的心中,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太后,神宗皇帝十八年的心血,难道就要这样子被废弃了吗?”
“大宋正是有你这样一直违背祖制的人,才弄得一团糟!我儿也正是被你这等人所蛊惑,最终含恨而终!”
这些话可以说是杀人不眨眼了,是一种诛心之论。
高滔滔言语中没有丝毫留情的意思,荀宁也不做过多的解释,他拱手而道:“臣,荀宁请辞副参知政事一职!神宗皇帝视我为知己,既然要废新法,那就连我也一同废了吧!”
“好,哀家就满足你。你原本在广南西路负责种植稻米等事,现在还是回去继续做这件事吧。”
高滔滔挥了挥手,示意荀宁可以离开了,她的眼神里没有任何的诧异,荀宁知道,这一切都不过是高滔滔早就谋划好了的。
“司马相公,往后这大宋就拜托你了!”
荀宁没有去看高滔滔,而是望向了司马光,他的话不知道是在表达着什么,司马光只能摆了摆手:“老夫定会辅佐幼帝将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的。”
言罢之后,荀宁干笑了两声,旋即大笑着回到了自家的府上。
在雁门关的时候,荀家府宅门前,人来人往,盛大繁华的景象惹人羡慕。后来,辽国兵马来了,荀家惨遭灭门。荀宁由此投入到大宋军营之中,在汴梁城内,以一己之力在机缘巧合之下重建了荀家。
奈何,荀宁终究是根基浅薄,没有什么依靠,在为官之路上,处处被刁难。再加上本身出自于武官集团,却文学才情超过了很多公子,以至于被大宋众多世家所忌惮。
在世家的围困之中,荀宁没能找到出路。
“我听朝中有人说,你辞官打算回到广南西路去?”
荀家大门前,荀宁望着眼前的府宅,这是当初赵顼敕封给他的状元府,如今仍旧非常崭新,荀宁虽然举家迁往了广南西路,但是这座宅院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朝中到处流言,说主少国疑,太皇太后为了稳定局势,决意废除新法,以此笼络人心。”
范休、韩青、曹林等荀宁的一众有人,听说荀宁要再次离开汴梁城的时候,纷纷赶到了荀家来看望他。
“这已经不是你我所能参与的事情了。神宗皇帝驾崩,大宋也就没了革新的希望。”
荀宁的手中已经举起了火把,熙宁变法已经失败,他原本心中期望能够通过这场变法来挽救大宋的想法,也已经彻底破灭。往常献上的政策储官策等事情,早已失去了任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