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宁起兵,天下震惊,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事情,即便是身在朝堂的司马光范休等人也错愕不已。
此前,荀宁曾经一把火烧掉了荀家,众人都只是认为,荀宁就此放弃大宋的变法的理想,甚至是荀宁口诵的那一首反诗,大家也只是当说说而已。没有想到的是,荀宁竟然将这件事变成了现实。
“太皇太后,荀宁造反,看这个情景,其人胸怀大志,早已谋划多时。臣请求出战荀宁!”
汴梁城皇宫紫宸殿上,小皇帝赵煦坐在龙椅上,太皇太后高滔滔则是坐在他的身侧。
如今紫宸殿中的文武大臣,早已经换了一大帮子。昔日主张变法的众臣,而今都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被下放到了地方上的各处州城去了。新上来的官吏,大多数都是反对变法的,其中就有不少高家的子弟。
文臣以司马光为首,武将以高士林等人为主。如果荀宁在紫宸殿上的话,他一定会认得出殿中的一些老朋友,诸如潘璟、梁鸿、曹林等人。
此时此刻,说话正是潘璟。
十年前的潘璟,意气风华,本可以通过武举一举拔得头筹,从而步入朝堂。奈何荀宁的出现,以及两人之间的矛盾,促使潘璟丧失了一次入朝为官的机会。
在那之后,潘璟就刻苦读书,潜心钻研兵法,最终在熙宁十年的时候,中了那一科的武状元。
其实,潘璟是幸运的,因为当时荀宁的储官策已经被王安石大力推行出来了,他是最后一批可以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世家子弟了。
当然,现在储官策已经被高滔滔联合司马光等人废除了,往后的世家子弟想要做官也就没与那么多限制了。
“太皇太后,臣司马光吧认为,荀宁虽然反了,但是情有可原。可以派遣一名大臣,前去广南西路游说荀宁,让他能够回心转意!”
“司马相公说得太轻松了,如果真的可以这样,那荀宁也就没必要造反了。你听听他造反的用意是什么?诛杀佞臣,这是什么意思?这分明就是在说你我这些废止新法的老臣都是奸贼!这样的人,承蒙神宗皇帝大恩,竟然不思报答,还有什么必要派遣臣子去谈判呢?”
不管朝堂中的人事如何发生变动,梁靖的位置始终是坐在太师的那把椅子上。数朝元老的话,让朝堂上的很多人都不由得闭上了嘴。
“能不打,还是不要打。”
如今的大宋,主少国疑,高滔滔摄政,她非常清楚大宋的家底。
“曹林,就麻烦你走一趟广南西路,劝说一下荀宁,希望他能为天下苍生考虑,不要掀起战端。哀家敕封他为镇南王,授予他王爵的待遇。只是有一条,他必须得回到汴梁城来,有事大家商量着来办,不论是变法也好,还是做别的,只要他不反,一切都好说。”
高滔滔最终选择采取了司马光的意见,所有人从高滔滔的话中都能听的出来,眼前的太皇太后这是在让步。
“太皇太后,荀宁的那份遗诏是假的,难道就这么算了吗?臣还是要建议,不论结果如何,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