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恒直接反问何正,虽然荀宁已经下了有关于平定安南国的圣旨,但是从汴梁城到广西行省,人们恐怕早就将这件事忘记了。此刻,宋恒不由得再次提醒着何正。
“皇上这是要灭安南国啊!”何正此刻也恍然大悟了,“从广西行省出发,进攻安南国的首都升龙城,这需要足够多的准备啊。毕竟,越往南,天气就越,而且……”
“这是兵部做的方案,你看一看,然后就着手准备吧。”宋恒打断了何正的话,拿出了一份奏折递给了他,“兵部尚书韩荣及其属官,已经将一应应敌之法,都写在了里面。由于事情机密,因而没有提前通知你,万望勿怪!”
“无妨!”对于朝廷上的规矩,何正当然明白,他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对此并不在乎,旋即他就打开了那份奏折。
何正看了许久,脸色逐渐变得凝重了起来,须臾之后,他放下奏折,开口道:“兵部要我们筹备战船,等到五六月份的时候,从琼州海峡出发,直接进击安南国国内的升龙城?但是,短时间内,如何找到战船啊?”
“这是皇上临行之前让我带来的战船草图,所涉及的工匠,我也已经带来了,到时候沈括会监督你们!”
宋恒点了点头,表示事情早就安排妥当了,不用何正过于担心。因为,那份奏折里面对于如何攻灭安南国的方案写得非常清楚。
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原本是范休干的,后来荀宁颁布建武新政的时候,打算废除世家特权,结果范休暗中反对,联合众多世家一起冲击宫门。最终的结果,就是范休求死,兵部尚书就由韩荣接替了。
韩荣虽然不是荀宁从广西行省带过来的亲信,但是此人曾经镇守雁门关,又是多次和辽国兵马交战,在兵法谋略上不输于任何人。因而,荀宁让其做了兵部尚书。
这份方案,说是兵部的众人和宋恒一起拟定的,实际上很多都是出自于韩荣的想法。
折子里面的方案,看上去不多,但是每一个决策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大宋兵马分出两支,一支绕过禄州城取陆路沿途进击安南各城,伺机对李贤在禄州的大军进行骚扰,甚至是做出意图合围他们的状况。
另外一支兵马,则是走水路,从琼州海峡出发,然后兵士渡海南下,然后直接抵达升龙城。如此一来的话,安南国就能够两面受敌了。
进攻升龙城的主力,表面上看是渡海的大军,但实际上作用最大的却是那支绕过禄州进军到安南境内的大军。
这支大军,不光是要迷惑李贤,同时也能够起到分割李贤大军的作用。或者说,直接阻拦住李贤大军回援升龙城的要道。
陆路进军或许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海路进军,问题就多了。
海路不同于水路,海路需要战船,广西行省现有的战船,未必适合用来作战。因此,宋恒将荀宁亲手设计制造的战船图纸带来了,他相信以广西行省现在的底蕴,足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工上百艘战船了。
要知道,当年荀宁还在广西行省进行稻米种植的时候,就在这块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的吸引流民的计划。强盛的时候,荀宁起兵,兵源至少有九成都来源于广西行省。换句话说,广西行省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地少民贫之处了,而是大宋南方,甚至是整个大宋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