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后,那名中年大叔的态度,便是稍微好了一下,他向荀瑜拱手作揖,开口道:“说来惭愧,这已经一个半月不下雨了,百姓们无粮,官府不放赈,大家只能将要春播的麦种拿来吃了。”
“什么?”听完中年大叔的一席话,荀瑜的脑海里就犹如五雷轰顶一般,“旱情如此难熬,官府岂能不放赈?”
荀瑜依稀记得,昨日他在太子府跟属官们讨论起干旱放赈一事,没想到自己微服私访的第一天,就得知了一个让人非常不解的消息。明明官府已经按照规定放赈救灾,怎么到了百姓嘴里,就成了没有放赈呢?
“嘘,你是有所不知,皇上管得了世家,管不了豪族啊!那些豪族因为家族人口众多,官府放赈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跑去领赈灾粮食,根本就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唉,到头来,这些豪族就会拿着官府放赈的粮食,往粮商银行那里一挂牌,便能赚个盆满钵满。京城的米贵,咱们这些穷苦老百姓吃不起,没有办法,只能吃稻种,吃麦种了。这可都是咱们的心头肉啊,往后的日子可怎么活啊!”
中年大叔,越说越气,似是眼眶之中都有泪水打转。
“这位公子,你要是今年恩科考试能够中举,要是能见到皇上,就跟他说一说,要是再这么闹下去,百姓们迟早起来造反了。”
中年大叔的一席话,让荀瑜神色非常难看,所谓的官府放赈一事,原来是被豪族巧取豪夺了。难怪乎,眼前之人会说官府没有放赈。
“多谢大叔,在下心中记下了!”荀瑜叹息了一口气,他想去那些豪族之家看看,“这附近可有什么豪族吗?在下也想去拜访拜访?”
“唉,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汴梁城的豪族有很多,但是在京郊这一代,数林家最是为人知晓,你若是去了,恐怕也见不到人。算了,我还要赶路,不与你细说。”
荀瑜记下了中年大叔口中的林家,他心知,自己要看清底层状况,除了要了解像刚刚中年大叔的情况,更要搞清楚豪族现在究竟是怎样的状态。
不过,现在荀瑜却并不关心林家到底如何了,等那名中年大叔离去以后,他便是立刻掏出纸笔,书写起奏折来。
官府放赈,豪族掠粮,就意味着底层老百姓无粮。豪族高价售卖赈粮,百姓们无钱买粮,只得忍痛吃自己的用于播种的小麦稻米种子,再往后,百姓哪里来的种子播种?如果再往后深思的话,田地不能播种,到了秋天就会没有收成,也就容易形成粮荒,更是会导致官府赈灾豪族掠粮等事情的发生。
如此一来,眼前之事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直至最后摧毁百姓对官府的信任。
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事情,此刻荀瑜已经认识到了。正所谓,君不见,斗米难求地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