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什么东西比科学技术更能改变一个社会它所拥有的周围的环境了。
当林升又一次来到通往废墟区的平台时,下面的一切景象都发生了改变——那个古老的,整个表面被时间侵蚀的科研巨构的遗骸真正地被支离破碎了。
曾经那些被那些混乱的重力场牵引过去的稀薄大气,在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里为那些在废墟区里生存的生物提供了稀少但又足够的氧气,同时如同林升曾经经历过的甬道里的大风,在这座残破了数百年的建筑的自我运行下,整个巨构的外壳都被铺上了一层被这栋建筑自我净化出来的深红的铁锈。
但如今这一切古老的痕迹都消失不见了。
那过去在建筑表面肆虐的,由无数细小的金属碎屑和被氧化成红色的粉末组成的风暴消失了;那个赭红色的巨大天井也消失了——这个垂死的废墟被复合体干净利落的终结了它的生命,此刻只剩下了由无数黑色的钢铁支架构成的骨骼,甚至此时林升依旧能看到那些周围的支架如同沙化的骨骼一样向着深邃的天空坠去。
林升不知道自己是怀着一种怎样复杂的情绪嵌入这座天空海洋中的钢铁藻林的。现在他的装备比起之前仅仅只是用了一个凝聚体头盔还要复杂很多,身为没有经受过任何复杂改造的林升被要求塞进了一套如同装甲的维生系统,同时被配备了实时地图的牵引机器人。
“在向废墟区全体广播了拆毁信息后,N-31引力场激发器主动停止了放任大气流失,同时回收机器人很快就进驻了,拾颅者还有生命保障委员会将内部很多的智能生命都撤离了这一片死地。”
好在这个牵引机器人不是像马文那样的奇葩倒是让林升松了一口气,更重要的这次它的确只是一个普通的服务机器人了。
林升觉得如果自己又遇上的机器人是一个“人类”,那他可能不免会多想。
不过让林升庆幸的是墨义的确没有说谎,那个曾经作为墨义隐居的地方还是依旧完好的——起码相较于那些已经只是由几米到几十米的穿插交错的金属骨架要好得多,起码林升在那些被宛如在一幅画中用于分割的线条的残骸里能一眼看到一块灰色的色块。
那就是墨义提到的仅剩的类人的聚集地了。
老实说如果让林升对此进行一个评价,那就是非常的寒酸,如果说之前墨义选择的隐居之地如同乱世中的桃园,再不济也能算得上是一座已经衰败的辉煌城堡里尚且能够居住的房间——现在这块仅剩下的聚集地就如同贫民窟中用塑料布搭起来的帐篷。
那些仿佛藕断丝连的巨大金属柱之间仅存的几块黑色金属板块现在高高地悬挂在黑色的天空中——那就是整个类人社会仅剩的大地;为了保持住仅剩的大气不被引力场激发柱所回收,那些如同劣质玻璃的浑浊晶体的外壳,在林升看来它们就像是书中记载的荒废在田地里蔬菜大棚所笼罩的塑料白布,只能刚好勉强地将整个居住地刚好罩住。
林升知道这显然又是自己的错误——那些圣者闲聊时那些听起来非常和气的诸如“更好地保存那些技术遗骸”和“尝试性修复”的话语听起来是如此的轻飘,但落在实际上就是:
整个废墟区,这个体长几百公里的巨构,仅仅用了几天就被拆解得一干二净。
“理论上用‘拆解’这个词语并不合适,”牵引机器人这时候倒是突出了机器少有的死板,“这座巨构的回收工程过于复杂,除了您眼前这些由高强度合金构成的骨架,其他的一切材料的回收工作都过于烦琐,对此我们通常会采用弱相干涉技术。”
干涉,是指满足一定条件的两列相干波相遇叠加后,在叠加区域某些点的振动始终加强,而另一些点的振动始终减弱,它通常是指干涉区域内振动强度有稳定的空间分布。
弱相,也就是弱相互作用力,这是基本粒子之间还存在另一种短程相互作用力,弱力的作用距离比强力更短,作用力的强度也比强力小得多,但在放射现象中起重要作用。
弱相干涉技术是复合体利用大一统理论开发出的一种针对物质基本构成粒子本身的技术,在这一技术的诞生宣布了宇宙中几乎一切装甲都将失去它的效力。
在旧世纪的20世纪末,人类借助仪器向着微观世界进发,弄清了原子是由很小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所组成。
随后,人们又弄清了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还搞清了它们之间的一些变化关系:中子发射一个电子就变成质子;质子又可发射一个正电子变成中子。
而当人们想进一步弄清β衰变时,但是却遇上了一个看似挑战物理学大厦的又一个难题:
在β衰变过程中,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原子核内部中子衰变成质子而失去的能量,应该等于它所放出的电子带走的能量。
然而,实验结果表明,电子所带走的能量,总比原子核应该放出的能量少得多。
最后这个问题导致了物理学又一个伟大的发现——从质子到中子的衰变过程,是由于自然界中某种新的力引起的,这个力就是弱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