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提出质疑,强汉、盛唐难道没有统治过长城南北吗?汉唐巅峰时期的确统治过长城南北,但却不是长期统治。要知道,清朝统治长城南北的时间超过了两百年。那么,为什么汉人王朝从来没有长期统治过长城南北呢?这与其说是历史问题,倒不如说是经济问题。
生活在农耕地区的汉人王朝有一个最硬性的约束条件,那就是年降水量。如果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话,靠农耕是活不下去的,而这条400毫米降水量的等线差不多和长城重合。长城再往北,年降水量就不足400毫米了。也就是说,农耕文明的扩张极限就是400毫米的降水量等线。于是在这里,汉人修建了万里长城,汉人王朝也许有能力派兵远赴漠北,逐匈奴两千多里,但是要说到统治草原地区,那就必须驻军管理了,而驻军就得花钱养活,从长城南边拿钱,显然是个赔本的买卖。
那就只能就地取材了,但是草原不像中原。以前在农耕地区,人口都是定居的,因此很容易收税。花五块钱的成本,能收回20块。但是在草原上,因为游牧民族的高度流动化,逃避征税太容易了。花10块钱能征回来1块钱都不容易。由于在草原上征税的成本太高,所以在草原上根本没钱养活官僚和军队,这样长久下去就无法统治了。所以汉人王朝无法长期统治长城南北。
清朝为什么可以长期统治长城南北,是因为八旗军天下无敌吗?当然不是。大明关宁铁骑的战斗力丝毫不弱于八旗军。那么清朝的过人之处在哪里?草原部落的游戏规则和农耕地区完全不同,他主要靠战争战利品来形成中央财政。所以,只要大可汗能从农耕地区抢来东西,那么他的帝国就能维持下去。因此,他们对大可汗的唯一要求就是必须能打。所以大可汗的继承人不能是个乳臭未干的娃娃,因此草原上的继承制度是兄终弟及。也就是哥哥死了,弟弟来继位。那么问题来了,等到大哥二哥三哥四哥这一辈兄弟全都做过了大可汗,有全部挂了之后,接下来该谁来继位呢?第二代的孩子们都觉得自己可以,因为他们的父辈都当过大可汗。这时就会分裂发生内战,于是就出现了那句“胡虏无百年之运”。如果他们想入主中原就必须要解决这个大问题,所以从北魏孝文帝改革一直到满清入关,草原部落一代又一代都在解决这个问题,而直到清朝才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
清朝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中原的赋税,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会倒逼草原帝国去掌握学习中原的赋税,稳定掌握中原赋税的前提就是理解农耕文明的治理方法。而另一方面,稳定控制中原的办法恰恰就是能利用强大的草原骑兵,懂得草原的治理方式。所以,纯粹的中原人无法理解草原,纯粹的草原人也无法理解中原。想要实现南北统治,必须在长城以南能以儒家的方式来完成统治,统治者的身份是皇帝;在长城以北则按草原的方式来完成统治,统治者的身份是大可汗。唐太宗曾经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超越时代,同时成为一代明君和天可汗,可惜后世子孙包括后世的汉人王朝皇帝即使再穷思巧构,却也无法望其项背。而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却被草原帝国给学去了,满清大可汗在入关后,从中原获得财富,再用中原财富养活草原骑兵,然后再用草原骑兵来控制中原,一个美妙的正向循环就建立起来了。从北魏孝文帝改革到满清入关,草原部落用了将近1200年才学会了这套规则。清朝皇帝在中原是皇帝,在自己老家是八旗共主,在蒙古是大可汗,在西藏是文殊菩萨转世,通过这种转换才长期统治长城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