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不拒贤、明不远恶
话说自张明与吕清、邓涛组建革命军以来,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总算是完成了他们统一天下的夙愿。
第二年的时候,吕清在太原召开了一次全国性会议,标榜了一些革命军的功绩之后,便宣布改国号为中华国。继而按照治理太原的模式,向全天下推广议会制度。
第三年的时候,张明已然不在革命军军中担任任何职务,他推掉了一切事务,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太原的科技中心。不断的研发改革,带领着诸多学子进一步突破科技障碍,延伸出了不少能够用于民生生产工具。
第四年的时候,全国开始进入了大发展时代,蒸汽机的小型化、民用化,在全国各地催生出了第一批资本家!
人力资源渐渐显得颇为重要,犹豫中华国宪法的规定,每一个国民都是独立自主的公民,旧时代的奴仆制度被一竿子打灭。
以往的从属关系,在宪法的作用下,转变成了雇佣关系。而这等雇佣关系则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诸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开始在劳动协议的作用下涌入了收入更多的工厂之中。
城市群效应被这些变化催生,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涌入了生活便利的城市之中,一城之长显得更加重要起来。
第五年的时候,保安队从革命军中剥离出来,整个中华国的治安维稳全都交于了保安队管辖。而革命军则全都被派驻边境,各军团将领间的定时交换,保证了军队不会被养成私军。
修宪之后,革命军将士已经变为了职业军人,他们在国内时与普通民众一般,没有使用暴力的权力,而是统统要服从保安队的管辖。只有在对外战争时,他们方才会变为保家卫国的士兵。
而国防部的成立,更是将革命军越加的系统化,由于担心军统的一家独大,这一年这支特务组织也被一劈两半,成立了专门对外的负责情报的军统,而另一支则成为了专门负责国内情报的中统。
革命军、军统全都归属与国防部,而中统与保安队则归属于国家总理与议会统领。
这一年中黄露因年事已高,辞去了三军总司令的职务,革命军陆军总司令终于落到了刘博的头上,而水军总司令则是由段山担任。
而统领三军的国防部长则交给了邓涛,至于胡月等一众将领依旧被调往各自驻防区域继续担任司令官。
有趣的是,常驻辽南道的蒋雄竟也向议会递交了辞呈,说起原由来当然也是年事已高。不过中华国总理吕清并未同意他的辞呈,而是转派他前往了陇右道担任司令官。
毕竟相比与被倭人窥视的辽南道,陇右道要更加惬意的多,不仅是因为商贸的繁荣使得这里富甲天下,更是因为周遭小国因为革命军的威慑,绝不敢对陇右觊觎一分。
这份闲差交到了蒋雄手中,自然会轻松许多,而本应该驻留陇右的胡月则被调往了辽南道担任总督,总领一切内外事宜。
而就是在这一年年中,倭人终于重新积攒起了实力,欲要对辽南道再行征伐。
停靠在倭国西海岸的两万余艘战船早已蓄势待发,因为这些年蒋雄坐镇辽南道,杜绝了不少敌探的窥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