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天意弄人,这世间哪里会有如此多的离别之苦,拓跋健感同身受……而如今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实现兄长的心愿,替他寻找到在战乱中走散的王妃嫂嫂。还要查明兄长战死的真相。
然而,所有的战报都截止在去年年末,并未有新的文案。
“到了这个地方,为什么没有了?当初兄长前线遇难的那一封奏书呢?”拓跋健问着一旁的小吏道。
小吏低下头,有些惶恐的回答道:“中书台里,不曾收藏殿下问起的那封奏报,所有从西境和北境传回来的奏报全部都已经归档在此处了。”
“全部?年后我听闻太常令崔大人在边境主持大局,赫连昌什么时候押解回都城?难道崔大人就没有将边境的情况再传回朝廷吗?”拓跋健冷声问道。
“这个……下官不知”小吏回答道。
拓跋健知道对方不过是文档管理的小吏,中书台中的机密自然他也是不知道的,便不去为难他。
拓跋健回到中书台大厅,刘洁也正在等他。
“五殿下,今日可有收获?”
“皇长兄的兵法谋略,用兵之奇,确实让人佩服。难怪这些年他在边境,柔然多次进攻北境都未曾得手过。”
“大殿下自幼便熟读兵法,他的骑马射击都是先帝在的时候亲自教的。”刘洁附和道。
“我刚刚看了下,书架上为何没有边境年后传回来的消息,就是那封……我兄长在边境遇难时候的奏报?”拓跋健开门见山的问道。
“这封奏报并不在中书台管保,而是在陛下那里。年后崔大人从边境传回的奏报,陛下都不曾让中书台归档?五殿下难道是还想看那封奏报吗?”刘洁问道。
“也并非想要看,不过是发现书架上没有,就随口问一问。今日能够在中书台上看到皇长兄留下来的许多文档,已经是十分有幸了。如此,我便不再打扰大人办公了。”拓跋健说完,便起身告辞离开。
这之后的不久,拓跋健刚离开,中书令刘洁也去到了御书房里,将今日之事如实的禀报了魏帝。
他这做法,既讨好了拓跋健,也让魏帝对他的忠心与玲珑心思十分满意。
“你说说看,今日阿健去中书台翻看西境奏报是为了什么?”
御书房内,魏帝一副淡然的模样问向一旁的太监总管,后者则从容的笑了笑,摇头道:“五殿下,从小跟在大殿下身边,想必是这些日子思念兄长,特意去寻些东西睹物思人吧。”
“阿健倒是个重情义的孩子,我相信他对他兄长的敬爱之心是真的。可这时候他突然去中书台翻寻泰平王死讯的奏报,朕觉得没这么简单。”
“那会不会是五殿下已经起了疑心,想要去查大殿下的死因?”太监闻言说道。
魏帝皱起了眉头,脸上露出些忧虑之色,沉思了片刻,魏帝抬起头问道:“派出去的人呢,宋国还没有传回消息么?”
“暂时还没有,宋国那边的情报网都已经断了。王慧龙将军已经派人在魏宋边境等着了,若大殿下回国,都城最快三日便可收到消息。”
“罢了,既然朕当时准允了他的请求,答应给他一年时间,让他去宋国寻找妻儿,那朕便会等一年。若一年后,他依旧没有回来,那朕就不得不做出决定,在余下的皇子中选出一人,继承大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