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朝廷的旨意就来了,贺小安果然被封为商贾部主政一职,待大封结束后,正式到商贾部的官衙报道。
这时候,贺小安才知道,商贾部虽是外廷衙门,但却设于宫墙之内的东宫院所。这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她还得每日出入皇宫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朝廷已经拟定了封赫连昌为会稽公,赐了常忠将军的头衔。听上去让人觉得有些讽刺,但这也正是魏国陛下要给他的警告,要他忠于魏国。
赫连一族府邸设于西宫客舍,连同赫连香琳一起,都在大封之后的第二日搬进了皇宫。
大封之后,皇长子魏焘在一品大将军之前再加柱国大将军的尊衔,并将陇西、河谷等地都纳入了西凉州封地。这份奖赏,也算是实至名归。
魏焘副将长孙翰击败夏国有功且又生擒赫连昌,进封平阳王爵位,迁任二品集安将军。一同回都的三十多名大将,人人得以进封,司空奚斤,刘邑,陆真,卢剑羽,涂钦元青,邱林曜,这些贺小安认识的人,如今都是朝廷的二品大将,纷纷封侯拜相。他们都是魏焘带出来的人。
魏焘虽然在朝廷根基很浅,但是他在军方的实力又增强了一大截,如今他不仅仅是有三十万大军,还有跟在他身边从前名不见经传的那些将领们,都深居高位,独自掌握了一方的兵权。虽然魏焘如今在都城,那边境防御不需要他再亲力负责。可是,实际上的情况却是,他的将领们都对他忠心不二,这魏国的兵权都牢牢的控制在他手里了。
连一向嚣张跋扈的二皇子拓拔霈,都不得不在魏焘这滔天的权势面前收敛了许多,等待着更好的时机,一举反击。
当然,朝廷中,关于魏焘的流言蜚语和诋毁之词从未断过,他一向我行我素,又替赫连一族争取了保全的妥帖方式。被人误解为妇人之仁,可只有那些通透的人,方才明白,只要魏帝不曾反对,拓跋焘做再多匪夷所思的事情,都不会折损一分他的荣耀和实力。
但在宫廷的深处,仇恨的种子早已萌发,多少人都希望他死,希望他无缘皇位,魏焘又的确是一个招恨的存在。
贺小安再一次见过阔别多年,有过两面之缘的第一美男子赫连昌,是大封之后的第三日。大封的宴席,贺小安不愿参加,便没有去。因为魏焘答应她,会给她一个名分,她不愿活在世人的猜疑与诋毁之中。
二人的关系,在冰释前嫌之后,表面上看上去,与之前并无太多的改变。而只有二人身边最亲近的人才明白,他们的默契程度还是无人能比的。
贺小安去了商贾部任职,虽然因为皇长子的举荐,又因魏帝的器重,也无人敢刁难。商贾部政务运行平稳,听说早前是慕容氏的一位大人负责的,贺小安也不禁佩服此人还有些本事。只是魏国官场,职能纷繁复杂,有内宫和外廷两套班子,内宫主要是负责皇宫和皇城内的大小事务,服务于皇室、官员、世家大族,任职的大多是皇室宗亲和鲜卑贵族。这些人嚣张跋扈,自然是看不上汉人的。因此两套班子各自为政,互相推诿干涉,也为朝廷的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贺小安对此十分不解,可她初入官场,也不想锋芒太露。只得虚心学习,先将所有的政务吃透,从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到是私底下,她有任何的疑问,都会向魏焘和高允请教,他们都会给她许多的建议,也算是尽职尽责,让她做起来并不吃力。而她也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
这一天,贺小安自东宫处理完政事,跟随着嘉福殿的宫女去往杜夫人处。她已经许久没有去过后宫了,而自从景穆生病后,杜夫人从皇宫派去了专治小儿杂症的宫廷医师,她还不曾去谢恩。
她便是在回程的途中,遇到了赫连昌。对方正闲庭信步,走在御道上,丝毫没有作为亡国之君的颓败感,这倒叫人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