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焘虽然心中也有顾虑,可还是将自己想要说的一番话,当着魏帝的都说出来了,他不希望还有人再经历安定王府的悲剧。
“那你觉得,在你们兄弟五人中,谁最适合当太子?”魏帝继续将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交给了魏焘,其实在所有人中,他也唯一在乎魏焘的想法。
“魏国立国至今,不过三十多年,虽然如今已经灭掉了夏国、燕国两大强国,收复了格根部落与高车部落,同时也重击了柔然国。如今我们已经是北方的第一强国,国力一年强过一年。在国中,藩镇边境屯田,朔北军,西凉军以及南境大军如今都能够自给自足,百姓丰衣足食,牛羊、战马养殖数量加上之前从夏国获取的战利品,已达数十万。我们的铁器、兵器生产也超过了宋国。再加上这次与燕国一战,更是速战速决,不仅伤亡极小,而且也截获燕国粮仓……如今的形式是一片大好,魏国国泰民安……”魏焘越说越激动,这就是魏国,他与他的父皇、兄弟为之奋斗打下的江山,足以让他很自豪。可他还有更大的野心:
“只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目前魏国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势之下,也暗藏了波涛汹涌。修筑边境长城,劳民伤财,朔北多个州郡的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时有反叛和动乱发生。虽然有朔北军镇压,但依旧藏有诸多的隐患,对于北方而言,百姓如今最想要的是太平。因此对于北境的政策当以缓和矛盾为主,修生养息乃是最重要的一条。而对于东境而言,燕民本就与魏国人没有太多的区别,只要逃亡的燕帝能够被我们控制住,燕民便会接纳魏国的统治。西境已经无忧,唯有南境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如今宋帝刘义隆已经登基三年,如今的宋国,只怕是比四年前更强大了。我们真正的威胁正来自于宋国。虽说已经过了穷兵黩武的时候,但这天下之势,四分五裂,必须要由一个人来亲手结束它,已实现最终的统一。”
魏帝听完,沉默了良久,也许是在思索魏焘所说的话,南伐这也是他一直以来最想做的事情,当初他御驾亲征虽然夺下了宋国七城,但魏国也同样伤亡惨重。而魏帝自知,他的这个梦想已经不能由他自己来亲自实现了,如今的魏国,在他所有的儿子中,唯有魏焘一人可以实现这个愿望。
这就是魏帝为何坚定不移的相信魏焘的原因,即便是他一次又一次的忤逆自己的他,最终都被原谅。
“你的提议,提前册立太子一事,我可以考虑。但是另外一件事,要放其余的皇子回封地一事,我却是不同意的。”魏帝直接了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他抬头看魏焘的反应,果然是捕捉到了几分痛苦。“你这样聪明,想必也明白父皇这样做的目的。你只是不愿意面对罢了。”
魏帝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自你从西境被召回都城,朕就已经决定立你为皇太子。可在这同时,我还是将其余的皇子都召回了都城,最终朕又定下了公开考核的举措。朕费尽苦心都是为了你,为你日后的登基铺平道路,将其余有野心的皇子全部都废去。老六之所以能够将兵防图从兵部带出去,虽然也有老二的侧面帮忙,但终归还是朕给了他这样的机会。至于那张兵防图,你虽然派人换成了假的,可朕又派人将它换成了真的。因为我们与燕国一战,时机已经成熟,我就是要给燕国人一些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拿到了我魏国边境的防御图,就能够夺回被我们占领的城池。如今我们才算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倒是慕容岳那个老狐狸,竟然瞒过了朕的巡防营和行台军,竟然将老虎都运送进了皇城。他是想借此机会,替老二扫清障碍。”
魏帝一席话,让魏焘恍然大悟,对于魏帝的谋略和手段他又有些自己不如。这场夺位的风暴,即便是迟早都要上演的,不如就让它提前,将所有的竞争明朗化,然后再将所有出手之人都一一废掉。若是拓拔霈知道了自己从头到尾都只是历练魏焘而存在的一颗棋子,那他心中大概会有多怪魏帝的偏心。可惜按照他的性格,他永远都不会管这是不是一个陷阱。对于皇位的渴望,对于权力的痴迷,让他无法保持冷静的思考。可是魏焘心中任然有许多的不忍。
“父皇已经已经派人查出来这猛虎伤人一事是由慕容岳一手策划,那您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将二弟贬出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