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殿之上,第一个站出来谏言的人,被当庭仗责,竟然也无人敢替他说话。因为立太子,一向是涉及国政大事,一般大臣都不敢妄言,害怕引火烧身。而这位太常长史,不仅去管了后宫立皇后一事,还断言冯氏腹中之子,会是未来的储君。这就犯了大忌。
“众爱卿,可还有事情要议?”
无人敢接话,魏焘正在气头上,谁也不想撞上这个霉头。正在这时,一位仪态不凡的中年臣子却出列,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新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中书令代理主政高允。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太学院博士,众人预感着在新的权力架构中,他必将走向更远的更高的位置。可谓是前途不可限量。
“陛下,太常长史妄议立储一事,的确是其心不正,应当受罚的。可他说的有一句话,微臣却觉得是有道理的。”
没人能猜透高允的话,到底是偏向谁的,只听他在征得魏帝同意后,继续说道:“如今陛下已经登基,新朝新气象,陛下的一番大志也得以施展。只是在后宫之中,却也不可一日无后。后宫虽为陛下家事,可陛下的家事,也是国事。身为臣子,自然是也该替陛下分心的,只是这中宫皇后以及妃嫔侧封,是不是也该提上日程了。”
他的话,最终是回到了立皇后这件事情上。可满朝的文武百官都知道,魏焘心中最爱的人,自然是王妃贺小安的。可她不能被立为皇后,这是先帝的遗诏。即便是有人想拍马屁,投其所好说一句建议“立王妃贺兰氏为后”的话,也是犯了大不敬之罪的。
魏焘皱起了眉头,这件事情,他左思右想都不想让贺小安受委屈,可又不能违背先帝的遗诏。所以才迟迟没有对他唯一的两位妃嫔进行册封,也是犯难的。
众所周知,高允是贺小安推荐入仕的,也是她带着对方来到了魏国,才有了如今的权势。那这位学富五车的臣子会怎么做?众人也很期待,他给出一个答案来。
“爱卿之言,也有道理。”魏帝沉吟道,“只是朕的后宫里,一共就两位妃嫔,该怎么封,众位爱卿有什么建议?”
魏焘的目光望向众人,想看看每个人的反应,无奈众人面面相觑,都给不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老臣觉得,高大人说言也有道理。只是管理后宫,却未必要立皇后。先帝也是在登基的第三年才立皇后的,陛下不如先选一个人代理六宫事务,立后之事以后再议。”
这回出列的是三朝老臣崔浩,他深知魏焘心中犯难的事情。若论母仪天下的德性以及治理后宫的能力,没有能越过贺小安的,她又是魏焘最看重的女人。可是谁也不能不顾先帝留下的遗诏,相比于其他人,他更明白魏帝这道旨意的真实含义,也算是临死之前,留给魏焘的一个考验。
他这个折中的办法,自然也是得到了朝中绝大部分的朝臣的拥戴,只有不立皇后,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可下一个问题是该立谁做代理中宫行使管理六宫职能的人?显而易见,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有了太常长史的惨痛教训在前,自然是没有人敢再为冯墨琴说一句话的。
“王妃娘娘治理王府一向井井有条,想必统领六宫的事情,自然也是不在话下的。”高允回禀道,对于高允的顺势而为,绝大部分都表示了附和。但是三公之中的太傅大人,却也有了自己的担忧。
“可是陛下,先帝遗诏中有明令,若直接让王妃统领六宫,实际上行使的就是中宫皇后的职权,这事如果传了出去,只怕是会被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