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蓬州还魂 > 第二百二十四章 砌墙

第二百二十四章 砌墙(1 / 2)

 推荐阅读: 真理陪审团 我的老婆是鬼尊 幽鬼灵录 千岁大人是病娇 极速狂人 宠冠天下,帝后强势来袭 快穿之我把大佬虐成渣 惊!新男友他是星际指挥官 王爷今天又在失宠! 海贼之海军黄猿
最新网址:hbcjlp.com

朱友康在村东救命河南岸,平整了一块一亩二分的水浇地,引起了村里人不少的争议。

争议过后,也掀起了一个平整土地的小小高潮。

一些有眼光的人,开始跟着朱友康的脚步前行。他们知道朱友康是知识分子,了解国家政策,他之所以敢大胆地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跟着他干肯定不会吃亏。

在朱友康的影响下,南丘村掀起了平整土地的热风。参与平整土地的人,大都是上过高中,或者在外当兵回来的人,也有一些是家里有人在外上班的家庭。

他们平整土地的区域,也大都集中在水利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方。

主要分布在救命河的南岸和北岸,南沟大口径附近的东西两岸,以及西山坡道下水库大坝附近的岗坡地。

按照这些区域划分,人口几乎遍布了全村六个生产队的所有水浇地农户,拒不完全统计,参与平整土地的人口在200人以上,平整土地——更准确地说是平整水浇地近100亩。

按照这样的数字计算,平整后的水浇地每亩每季增产200近粮食计算,这100水浇地每年就直接增加粮食多斤。

可以说,朱友康这一个小小的举动,给南丘村带来直接效益就是多斤粮食,这对于一个土地贫瘠的穷山村来说,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管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土地调整,这些大修平整过的土地,一定是增值的,无论把这些地块重新调整到哪一个家庭,受益是永久不变的。

南丘村地处丘陵与浅山区接壤的地段,土地大部分都是坡地,作为水浇地,走水太厉害,往往起不到浇水的目的。

这是全村人最焦急最无奈的事情,过去式生产队,都是任其自由发展,只要水土流失的严重了,就动员社员补一补,填一填,修一修,就算万事大吉了。

能够真正大修,大平整的,朱友康是南丘村历史上土地平整第一人。

为此,他的姑父,南丘村的老支书梁鸿信多次在村干部会上,作为典型事例进行剖析,他指出:“怎么我们村这么悠久的实力,这么多的人口,这个最基本的水利工程,我们都想不到呢?

朱友康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我们做工作只知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们把大兴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只定位在水利设施的建设上,尽管是基础,但是也是重大失误。

我们也应该像朱友康那样,早点想到去改善土地、大修土地、平整土地才对。”

别小看朱友康这个小小的动作,在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带动了一大片土地的平整大修。还有部分社员,等地里庄稼腾下茬儿来,再次做了大修和平整。

这样一来,岗坡水浇地真正成了水浇地,粮食产量猛增,社员们收获着丰收的庄稼,心里乐开了花,庄稼地里传出了“咯咯咯”的嬉笑声,和美丽动听的悠扬的唱歌声。

原本不太赞成儿子平整土地的朱书堂,这时候也站出来,开始宣扬自己的儿子,说儿子真有主见,眼光远大,胸怀宽广,考虑周全。

再加上朱友康扑下身子当农民的努力,朱友康一家在村里的威信,有了进一步的恢复和提升。

“你儿子是不是有对象了?”老冯头是朱友康平整之后,第一个去他家串门的村民。

他试探着打问老朱儿子是否有了对象。

其目的昭然皆知。

他的二闺女冯方慧,现在已经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她挨着四队牛棚附近,开了一家中医诊所。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小小的中医店里人满为患。

这就是老冯头的重头戏和压轴戏。

他认为自己二闺女这个中医诊所,完全可以与朱友康本身的皇粮画上等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