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神臂弩样弩
叮叮......当当......
萧绍瑜不只是听肖鹏的汇报,他直接深入到兵器署生产一线,亲眼目睹了工匠们锻造钢块、铁块,打磨部件等工艺细节,不同频率的敲击声也传入了他的耳中。
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萧绍瑜欣慰的同时,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月产量如何?”
对于萧绍瑜能接纳他和原来金钱帮的弟兄们,肖鹏是很感激的,所以,他对兵器署的差事是很上心的,事无巨细皆是如数家珍。
他立刻回答:“明光铠工艺最是复杂,月产量只有50套,陌刀和三棱透甲箭工艺相对要简易很多,月产量分别是200把和1500支。
能有这个打造速度,还多亏了冶炼署供应的钢块、铁块品质上佳,且数量充足。”
冶炼署方面,萧绍瑜配置了从燕城招募来的1000流民,再加上矿山原本的2000矿工,可谓人力充足。
再辅以高炉、转炉这种后世炼铁、炼钢的先进技术,冶炼署的钢铁产量与品质自然是有保证的。
但听了肖鹏的汇报,萧绍瑜意识到一个问题:兵器署和冶炼署人员配置不匹配,没有将生产效率做到最优化。
当然,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萧绍瑜近来一直忙于互市通商,忽略了矿山原本矿工的加入。
而兼任冶炼署署长的李景轩,既要忙着抢建货栈、运营漕运署,还要忙活北徐三郡官办纸墨作坊合并事宜,他的工作强度也很大,能够将冶炼署整合、开工并保证钢铁产量,已经很不容易了。
萧绍瑜是不会指责李景轩的,他坦诚道:“是本王疏忽了,稍后本王会指示冶炼署李署长,抽调500人加入兵器署,这批新生力量今日就会来此报到。”
见萧绍瑜一下子就拨给他500人,肖鹏顿时兴奋道:“有了这500人,下官保证产量至少翻倍。”
原本,兵器署不过百余人,能有上述产量已是全体工匠加班加点抢造的结果。
新调来的500人,在打造技艺上是需要逐步学习、熟练的,不可能一上来就有老工匠的打造水准。
所以,肖鹏承诺产量至少翻倍,实际上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
兵器署的组织架构已经进行了规范化,同济阴钱庄等模式相同,实行的是署长、郎中、主事三级管理制度。
署长负责兵器署整体工作,郎中是某一种兵器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主事则是某种兵器某道工序的负责人,主事之下就是普通工匠了。
为了让新调来的500人尽快掌握兵器署的相关打造技艺,萧绍瑜建议道:“本王建议原有工匠每人分配5名新人作学徒,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提高打造水准、进度。”
肖鹏忙回应道:“下官按殿下指示办。”
其实,他也是如此想的,原有工匠一边打造一边授徒,既可保证现有产量,又能实现新人快速进入角色的目的,这是最佳的安排。
至于新人学徒要多长时间能掌握打造技艺,这就要看师傅教的是否用心,他们自己又是否认真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