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泽既已拍板,众人自然没了异议,唯程远犹自不甘的提醒道:“就此罢手也好,只是便宜了司马睿那厮。听说他正利用我军大兵压境的外势,可劲整编那些北方流民军,藉此将之收入帐下,势力倒是恢复不少呢。”
“呵呵,无妨,流民军是一柄双刃剑。司马睿为了对抗琅琊王氏与故吴士族,相助流民军做大,短期的确可以起到抗衡作用,但何尝不是壮大了又一祸胎?”嘴角挂上些许诡异,纪泽笑道,“说来说去,东晋君臣始终仅会将流民军视作泥腿子出身的丘八,当做一把呼来喝去的利刃,只肯利用却不愿分享权利,时间久了,刀子愈加锋利了,难道就不想翻身做主吗?”
纪泽所言可非仅仅劝抚众人的主官臆断,而是完全剧透了后来的晋史。正史中,从祖逖北伐开始,流民军便算正式走上了东晋的历史舞台,他们外抗胡寇,内平王敦之乱,却始终不入东晋主流,以至于王敦覆灭之后,苏俊郭默等人发动了第一次流民军大叛乱,由是百年,流民军时常不安分,直至东晋皇族与士族烂到了根子,还是出自流民军(北府军)的刘裕推翻了东晋,建立了南朝宋...
华国放弃了天价索赔,又未苛求对东晋的政治压迫,双方接下的谈判变得顺风顺水,再经使者一番奔波往来,遂于八月下旬彻底达成了一份南北长期和平协议。协议中,双方以淮河汉江为界,大别山南麓则以既有军事分界线为界,东晋将分五年向华国支付17.5万金(其中的两万金归于齐晋),双方约为兄弟之邦,至于其他有关工商互通、边界驻军、眷俘交换以及汉中之约等等细节条目,便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和平协议并非那种没有期限从而形同废纸的协议,而是在东晋的争取之下,将和平时限定为了十五年。一方另有目标无心南下,一方元气大伤胆战心惊,双方对这份协议皆颇满意,对协议的后续施行也皆诚恳踏实,顿令江淮两岸和风尽吹,而为期十五年的南北朝格局,也就此演绎于这一时空。
九月初,就当洛、豫两地已然步入如火如荼的大开发之时,对峙于江淮和襄汉一线的华齐联军乃至东晋守军,按照和平协议同时大规模撤防,半月之内,双方或说三方的总兵力由此前对峙的过百万,减至长期维和的二十万。就此,历经灭匈大战与中原大战,出征半年之久的血旗诸军,终得封功赏恤,马放南山...
恍然瞰望,华国以“T”字疆域,业已横亘北中国,兼有曹魏和齐晋这两个即将迁离关中和青徐地域的“贴心”小弟,可谓威势滔天,已是再无悬念的天下霸主,足令北胡不敢南顾,无人再敢招惹。由是,华国上下踏踏实实的将工作重心再度回返了内部发展,尤其是中土新得四州的开发建设不提。
全力建设之余,战争贩子纪某人永远不会忘记整兵备战。成例不改的辅兵女兵以及地方战兵配备不消多说,这一次,纪泽拟在两年之内,将所有的野战军团扩整为十个军群,每军群皆含一个青卫军团的火器新军;近卫军群则扩为六个军团,一步两骑,一铳一重炮,以及一个涵盖飞艇、土工等等在内的特战军团。
既有的水上力量也将予以扩整。海军拟将组建北海、东海和南海三支舰队,每支舰队亦为三军团编制,且各下设一个配备炮舰的全火器军团。至于内核水军,则将整编为河套、黄河与淮河三个万人地方军团,分别划归朔、洛、豫三地都督节制。
当然,全面整军并不代表无兵可用,更不代表停止征伐。犹在南北协议签订之时,一小支步骑水混编的先头队伍,便已从朝州北岸出发,溯海岸北上,拉开了华国拓荒黑水流域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