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他继续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高甑生曾因违李靖节度而获罪,他为求解脱,便诬告李靖、李在古谋逆。按大唐律法,诬告者反坐其罪。高甑生本应判死罪,朕念及其有功于大唐,故免其一死,流放边地,永远不许回长安!
唐奉义串通高甑生诬告李靖、李在古谋逆,朕念及其有功于大唐,同样免其一死,流放边地!”
“陛下,臣替高甑生求情,恳求陛下对其轻判。”程知节又出声替高甑生求情。
高甑生虽免于一死,但他被判流放边地,永远不许回长安,对于他这种热衷权力的人来说,简直与死也差不多了。
李二瞪了一眼程知节,没好气道:“大唐创立以来,曾跟随起兵的人及以后征战有功的人很多,如今若因其有功便随意轻判,往后便会使有功之人心存侥幸,以为只要有功,朝廷便对其网开一面,于是都来犯法,如此天下何以治理?朕免其一死,已是最大宽恕。若不严惩,便会有其他效之!”
程知节等秦王府旧臣听到李二这样说,又看到他意已决,都不再说什么。
他们也明白,李二要拿高甑生给他们做一个警醒,别以为是秦王府旧臣就能随意妄为。
李二扫了众臣一眼,威严道:“既已查明李靖与李在古被人诬告,朕宣布其二人无罪。”
李靖和李在古当即躬身作揖谢恩。
“此事就如此了结,其他人不许妄议!”李二以命令的语气道。
众臣唯有躬身应诺。
经过这件事后,李靖开始闭门谢客,不再理会朝廷政事。
有空的时候,就喝喝茶,养养花,写写书。
他根据自己一生的实践经验,开始着作《李卫公兵法》、《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对后世影响甚大!
李靖明白,李二之所以一开始没有阻止高甑生和唐奉义诬告自己和李在古谋反,而是令事件发酵之后,才要查明真相。
很明显,李二是要借助这件事提醒李靖,他已经功高盖主了,是时候隐退。
李靖是何等聪明的人物,自然明白李二的意思。
因此,李靖主动放弃朝廷给他的职位,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
确实,论战功,李靖已经高过李二了。
李二看似无情,实际上也是为了李靖着想。
毕竟,功高盖主之后,若不主动收敛或隐退,势必会引起君臣猜忌,如此下去必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李二是个政治老手,而李靖不仅精通战场兵法,更深谙人生处世的兵法!
李靖知道功高震主的人是什么下场,在功成名就的时候选择隐退才能更好的保全自己。
正因为李靖主动隐退,使得他在以前所立下的功劳丝毫没有受损,下半生也固荣无忧。
李在古知道李靖主动退隐之后,也向李二提出远离朝堂,深居简出。
李靖想到的事,李在古自然也想到了。
伴君如伴虎!
何况自己短短几年时间,便升到了从二品,容易引起朝中大臣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