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乘风和李世民约定的新式教育的内容,可不仅仅只是针对汉语拼音和简体字,还有杜乘风针对新式教育的一系列措施和观念。
孔颖达完全不理解李世民急于证明自己的功利心和急迫的心情,杜乘风不想把圣旨拿出来以势压人。
杜乘风是真是很想让他们明白开放思维和创新力的重要性。
这些学子都是从大唐各地选拔上来的优秀人才,如果继续这样按照现有的模式教导下来,其结果,无疑也是浪费了许多优秀人才。
想了想,杜乘风还是决定说服孔颖达,改变他的观念,毕竟国子监还是要他多多配合的。
杜乘风不可能经常地呆在国子监,他能做的就是给他们适当的引导,给国子监洒下一些燎原之火。
杜乘风尽量冷静了一些,收起心中的怒火,语气缓和地看着孔颖达说道:“孔祭酒,我知道你或许认为我是拿着皇上的信任在找事,所以心中难免不服气。既然这样我就用事实向你证明。”
“怎么证明?”孔颖达气呼呼地问道。
“你跟我来。”杜乘风说着直接走进一家正在教学的学堂。孔颖达自然也跟了上来。
杜乘风指着一群正在朗读论语的学子说道:“这些人都是从大唐各州府的优秀人才,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出人头地还是什么?你告诉我?”
“当然是为了出人头地呀!”孔颖达毫不思索地说道。
“那你有没有想过,这里面最终能达到你所谓的出人头地又能有几人你告诉我?”杜乘风反问道。
“应该有几十人吧!”孔颖达低低地回道。
“那你告诉我,还有几百上千人怎么办?他们或许永远不能出人头地了,你让他们怎么继续下去?难道继续读继续考然后继续地绝望吗?”
杜乘风质问道,声音也提高了一度。
“这个……”面对杜乘风的一连串质问,孔颖达如鲠在喉,突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孔颖达的思维有些短路。从来没有人问过他这类问题,他也从来没有去考虑过。
毕竟每一次科举选取的人不多,其余落榜的人有些或许回到家乡还能混个小官打发余生,有些或许就一辈沉沦,就像清朝的那些才子最终只能发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来。
“回答不出来了是吗?那我来替你回答:因为你们这些所谓国子监的官员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你们从某种程度上甚至都没有真正关心过你们的学子将来会如何?”
杜乘风再次抛出一个揪心的问题。
孔颖达这次无言以对,杜乘风的话直击心灵,像把尖刀一样扎在心上。孔颖达虽然高傲,但事实摆在面前,他不得不承认。
见孔颖达沉默,杜乘风意味深长地继续说道:“孔祭酒,你有没有想过,国子监作为大唐的最高学府,你作为国子监的负责人,你的每一个决策可以说都决定了大唐多少学子的命运和出路。”
“这些学子做为大唐各处的精英,可以说未来大唐的强盛与否,能不能发展进步都寄望在这些人的身上。国子监不仅仅只是一个求学的地方,它更是大唐发展壮大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