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庆良微微一笑道:“但说来无巧不成书,他运到兴王府的纸张,由于适逢大雨,再加上防护不够周全,十几车纸品全被泡烂,使他赖以东山再起的希望全部化为泡影,因此几乎将他逼入了绝境。他现在手中没有了本钱,无力筹措生产。最关键的是他已经丧失了对未来的希望,现在已是穷困潦倒、度日如年了。”
“在京城的时候,我见他本性善良,曾经答应过资助他恢复生产,由于回来时比较匆忙,还没有来得及联系他。我想他现在恐怕正在翘首盼望,若是把他请到云南来,我想他也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听到这里,李翊不由得喜出望外,这可真是及时雨啊,有这样的人才怎么能闲置不用呢?
李翊连忙嘱咐林庆良尽快写信给周泉,许给他丰厚的收益,并请他务必在最快的时间内赶到云南,以便及时将造纸坊运转起来。
而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作千里镜了。李翊早已盘算好了,这几天自己就坐镇在九乡的琉璃坊里,为千里镜设定好尺寸,所有镜片的规格都采取统一标准,指导这里的工匠尽快将第一批合格的镜片打磨出来。
并由艺能坊量身定做的打造黄铜镜筒和聚焦调节机构,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组装出第一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千里镜。
当然了,以李翊所具备的望远镜那点有限的知识,目前也只能制造出单筒望远镜了,李翊相信这就已经足够付诸实用了。而双筒望远镜不但结构复杂,而且作用并不比单筒的提高太多。
最重要的是这玩意不能制造太多,以免为敌对方所获得,那可就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了。所以制造数量有限的话,制作费用将成倍提高,花上一大笔钱倒是无所谓,现在的云南一点也不缺钱,而是李翊觉得根本没有那个必要。
但设想的再怎么周全,也有想不到的意外发生。李翊制作的千里镜是双凸透镜加双凹透镜的,虽然在物镜后加装了一组棱镜,但是成像效果并不理想。而凹透镜和凸透镜各一块的时候,反而效果要好得多。
但这样一来,放大倍数只有三倍左右,达不到需要的实用价值。所以,连续十几天李翊都呆在琉璃坊内,在着力提高透镜品质的同时,也对棱镜的加工做了多方尝试,经过几十次的组装试验,放大倍数至少七八倍的千里镜终于问世了。
李翊端着这架精致的黄铜打造的单筒千里镜,不由得喜上眉梢。有了这家伙,今后斥候们就能大大降低自身的风险性,达到远距离观察敌人动向的目的,并能及时传递回有价值的情报。
而各级军官们拥有了千里镜之后,知己又知彼,对敌人的排兵布阵了如指掌,并能料敌机先,对战场局面的控制能力无疑将大大提高,今后在战场上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等李翊带着二十架制作精美的铜制千里镜返回宁州的时候,已经在九乡整整呆了一个月了。虽然这一个月来辛苦操劳,连个囫囵觉都没有睡过,但成功的喜悦使李翊感不到一丝的疲劳,反而有一种亢奋的感觉,宛似当年征服高山登顶成功时激动人心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