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三国之大周天下 > 第578章 攻防对拼六日间 地道出击鏖战时

第578章 攻防对拼六日间 地道出击鏖战时(1 / 2)

 推荐阅读: 我有一个仙魔群 捉妖小天师:公子太嚣张 风水神婿 走进现代修真 少年王 奸臣宠妻日常 无敌从签到系统开始 王爷他假正经 重回下岗时代 我是开挂终结者
最新网址:hbcjlp.com

抬着云梯的黄巾军士卒随在弓手、弩手后边过了河。在他们之前过河的盾牌手分出了二三十人,将盾牌高高举起,护卫着他们小心翼翼向城墙移动。

离城墙三百步,二百五十步,二百步。

桓玄令道:“四石弩开弦上矢。”

敌临城墙一百八十步。

“射!”

四石弩的弩手早把弩机对准了敌人,二三十支粗大的弩矢离弦而出,破空射下。

只听得“噗、噗、噗”几声闷响,除了少部分的弩矢射歪了,其余的全部射中目标。

两汉之弩,弩力强的可达十石、十五石、二十石,四石弩很常见。四石弩的射程在两百步以上,两百步内,其力可破大盾。二三十支弩矢一放,黄巾军盾牌手的盾牌几乎就全被刺穿了。因为弩矢的钻透力太强,有的盾牌质量又不好,甚至不但被刺穿,乃至一下就给劈碎了。

盾牌碎了,弩矢去势未消,顺势钻入盾牌手或扛着云梯的黄巾士卒的身上,鲜血四溅,惨呼顿起。中矢的黄巾士卒有七八人,其中一人运气最不好,弩矢正射中他的大腿根部,透体而出,将之钉在了地上。弩矢的矢头有倒钩,拔也不敢拔,动也不敢动,这个士卒只能躺倒在地,眼睁睁看着血如泉涌,痛彻入骨,拽着身边的袍泽哀号求救。

这一幕,在这几天里反复重演。

刘辟第一次攻城的时候,只靠箭矢,守卒就把黄巾军打退了,而到得今日,城上守卒和城下的黄巾士卒对此已见惯不怪。扔下伤者,其余的黄巾士卒加快了步伐,向城墙奔跑。

“三石弩!”

又数十支箭矢激射而出。

“弓!”

城头上的弓箭手开始发威。

四石弩、三石弩的弩手重新装上弩矢,弩矢、箭矢,矢如雨下。

黄巾军的弓手、弩手向前移动,举起弓、弩,进行反击。

从城下往城上射,肯定不如从城上从城下射。黄巾军的弩又不多,大部分是弓,射程短,就算到了城头也早已经偏软无力,对守卒的威胁不大。

冒着箭矢,黄巾士卒在付出了近百人伤亡的代价后,把总共五座云梯架上了城头。

护城河外,刘辟敲响了战鼓。

位处第一方阵的五队披甲步卒迎着西沉的夕阳,各奔一座架桥。每队甲士二百人,总计千人。一千个披着黑甲、戴着兜鍪,手执矛、刀的甲士,奔跑起来动静很大。

足能容两人并行的浮桥被压得摇摇晃晃,咯吱咯吱直响。

最前边的甲士已下了浮桥,踏上了河内的地面,队尾的甲士还没有上桥。铠甲甚重,每一个甲士连衣甲、带兵器,负重数十斤,沉重的脚步踏在地面上,激扬起缕缕尘土。

五支队伍,就像五条黑蛇,迎冒矢雨,齐头并进,冲向倚在城墙上的云梯。

城头上也响起了鼓声。

城内、城外,鼓声交叠震耳。

数万黄巾士卒举兵大呼:“杀!杀!杀!”给甲士们助威。几百步的距离转瞬即至。甲士们因为身上披有精甲,防御力远胜此前的盾牌手、轻卒,城上的弩矢、箭矢没能形成太大的杀伤。

冲在各队最前的几个甲士奔到了云梯下,把环首刀叼在嘴里,或者把长矛夹在腋下,闷着头缘梯而上。

城上的弩手调转了一下弩机发射的方向,从上往下,瞄准攀缘梯子的甲士,拉弦放矢。弩矢笔直地射下,一则,这会儿的距离比刚才近,二则,弦力加上引力,威力更加大了,开始有甲士中矢。被射中要害部位的甲士从梯子上坠落,没被射中要害的,忍痛向上攀爬。

桓玄令道:“弓手暂退,叉手上前!”

面对精甲,弓箭基本没太大的作用。弓箭手接令退下,三十多个身高体壮的郡卒拿着长长的铁叉接替上前。三十多人分成五股,各自迎对一架云梯,用铁叉叉出云梯两边的扶手,猛然发力,试图将云梯推倒。

在前几次的守城战中,守卒用这种方法推倒了不少黄巾军的云梯。黄巾军吃一堑,长一智,改进了云梯的制作做法,在云梯的底部加上了一个基座,牢牢地撑在地面。

——事实上,正规的云梯底部本来就是有基座的,基座底下且有滑轮,可以推着走。黄巾军之前没有经验,吃了亏后学乖了。

叉手最终连一座云梯都没能推翻。眼见黄巾甲士已攀援到了云梯的中间部位,桓玄复又下令:“叉手退下,倒沸水!”

青壮民夫两人一组,各提着两个大桶分别运到五座云梯前。桶里盛的是沸水。守卒将这些桶一个个抬起,向下倾倒。热水滚落,热气腾腾。黄巾军甲士的精甲可防箭矢,却防不了热水。

沸水落在他们的身上,透过衣甲、兜鍪的缝隙浸透入内。滚烫的的沸水多热啊!倒在身上,就跟去了层皮似的。黄巾军的甲士惨呼不断,接连有人掉落城下。

弩矢、沸水只能起一时之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终有黄巾甲士爬到了云梯的尽头,到了垛口。

第一个爬到垛口的甲士是第二架云梯上的。

这时,守在这个垛口前的弩手已然退下,换上了四五个矛手。长矛同时刺出,这个黄巾甲士被困在云梯上,无从躲闪,中矛落地,但紧接着第二个甲士又露出了头。

矛再刺出。

这第二个黄巾甲士用的是长矛,人未上来,矛先刺出,不过没能刺中垛口的矛手,眼见数支长矛迎面刺来,他自知躲闪不开,干脆也不躲避,在中矛时伸出了手,牢牢抓住了一支矛柄。拿这支矛的守卒没有反应过来,被他拉着一起跌落城下。

第三个甲士又上来了。

黄巾军的进攻连绵不绝。

到第六个甲士的时候,长矛手筋疲力尽,再也阻挡不住,这个甲士跃上了城头。

这五架云梯早已是城外数万黄巾士卒瞩目的焦点,此时见这个甲士上了城头,数万人同声欢呼。刘辟把中军的鼓车悉数转移到了前线,欢呼声里,几十个战鼓大力擂动,令人热血沸腾。

城头上,桓玄眼观六路,黄巾军其余四架云梯上的甲士还在与垛口的长矛手争斗,翻上城来的只有第二架云梯上的甲士。这几天的攻防战中,也曾被黄巾军几次突上城头。桓玄不急不忙,从容令道:“刀斧手上前!”

不等他的命令,第二架云梯前的垛口处已有七八个刀斧手冲上,围住了登上城头的这个甲士。

这甲士寡不敌众,支挡了两下,被乱刀砍死。

垛口前,力竭的长矛手暂时退下,换了生力军顶上。

桓玄正在密切关注战局之时,两个传令兵飞跑奔至。

“报!”

“怎么了?”

“西、南两面城墙外的贼兵也开始攻城了。”

桓玄转首西顾,夕阳如血,战事方酣。

黄巾军在西、南两面城墙外的进攻明显是为了配合刘辟,牵制城内。在此之前,黄巾军这样多次做过。他们的主攻方向还是在东城墙。

桓玄向西、南边望了片刻,侧耳倾听,隐约听到鼓声、喊杀声传来。

周涌说道:“听起来,那两边的战事不是很激烈。”

李钟目不转睛地盯着城外,观察黄巾军主力的动向,头也不回地说道:“西、南两边的贼将早有退意,留下来参战已经是迫不得已,他们不会太卖力气的。且等着吧,最多到天黑,他们肯定就会退下。主战场还是在我们这里。”

桓玄以为然。

桓玄等人站立的位置在第二架和第三架云梯之间,刚好对着刘辟的帅旗。

这个位置是他们精心挑选出来的,从这里向城外看,能把刘辟的举动看得清清楚楚。

现在已到傍晚,日头西沉,对黄巾军的进攻很不利,因为他们背对东边、面向西边,正迎着夕阳。在平地上还好,爬云梯到了高处,一抬头,夕阳的余晖洒下来,耀得人眼花。

战场之上,两军交战,决定胜负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观,一个是客观。主观就是人,主将的决定很重要,直接影响成败,另一方面,客观的环境因素也很重要。比如说:风向。顺风的一方肯定占便宜,箭矢也好、冲锋也好,都占便宜。再比如说:阳光。就像眼下,守军背对夕阳,不用考虑阳光的问题,黄巾军的士卒面对夕阳,视野上就会受到影响。

兵法上讲:天时、地利、人和。

风、阳光这类的客观因素就是“天时”。

袁尧发现了这个问题,摇了摇头,说道:“伯涛‘诈降’之计,真妙计也!刘辟果被激怒,连‘天时’都不顾了!此战,天时在我;我军有坚城为依托,伯涛并又献策,挖掘了几条地道通出城外,我军随时可出奇兵,‘地利’也在我;刘辟适才下令,说‘城破,血洗’,等攻下平舆后,将任由贼兵血洗我城,固然对贼兵士气有所提升,可对咱们城中的百姓、守卒而言,这就是说:‘城破就等於是死’,百姓、守卒必能同心协力,共御外敌,‘人和’也在我。

“兵法云:‘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刘辟既无天时、又无地利,勉强算是有个‘人和’,可也不及咱们城中齐心。如此看来,伯涛的推断一点儿没有错啊!此战,咱们赢定了。”

黄巾军的这次进攻从酉时开始,到入夜未息。

从“天时”上来讲,傍晚的时候,黄巾军已经处在劣势,入夜后,更处劣势。尽管刘辟传下命令,令各营在护城河外点起了一堆堆的篝火,远望下去,点点的火光和夜空的星光交相辉映,并且进入护城河内的黄巾士卒大多也拿着火把,可是,渐渐深沉的夜色还是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他们的攻势。

首先,夜色浓郁,虽有火把,可见度亦不如白昼,这使得刘辟不能直观地把握前线战局。

其次,夜色也影响刘辟下达命令。在白天的时候,他的将旗一挥,前线或者后方的将校可能就能看懂他的意思,可是现如今,在夜色中,没几个人能看清他将旗的挥动,这就需要传令兵飞马传令。传令兵传达命令是需要时间的,跟不上战局的瞬息万变,不好把握战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