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使臣想说什么,但是最终也没有说出口,憋了回去。
辽国使臣默默的点了点头,女帝看到谈妥了,立即朝李公公使了一个眼色。
“李公公,带着辽国使臣下去写国书吧,这件事情就劳烦辽国使臣,你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臣,我为你们辽国国主,有这样的使臣感到高兴。”
辽国使臣觉得这话似乎并不像是在夸自己。
辽国使臣乖乖的跟着李公公离开了。
朝中的大臣们这时候才一个一个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刚才全程他们都在看着。
也没有人敢牵扯其中,他们自然发现,刚刚似乎是女帝和陈侍郎商量好了,做了一个局,
要知道刚开始的时候,听到又发起战争,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其实有几个就差点忍不住跳出来了,还好陈侍郎接话接的及时,才让他们冷静了下来,他们也无比的清醒,刚刚自己默默地看戏。
直到这个时候,有几个大臣反应了过来。
吏部尚书上前一步:“陛下!辽国真的能给银子吗?这件事情是不是有些太草率了?如果惹怒了辽国国主,万一两国开战,那怎么办呀?臣以为应该更稳妥一些。”
女帝听到吏部尚书的话,还没开口。
那几个拥护吏部尚书的大臣立即站了出来。
“是啊,陛下,这件事情请三思,臣觉得,这件事情恐怕不妥。”
女帝皱起了眉头,不知道这些大臣到底想说什么,刚刚事情发展的时候,没有出来阻止,事情都已经谈妥了,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才想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点马后炮都不是。
女帝刚开始听到陈易这个计划的时候。
女帝也觉得非常的冒险,似乎感觉到根本不可能实现。
但是陈易给他看了一样东西,女帝这才冷静了下来,觉得不管战争是否爆发,她都十分的有底气,而且最开始说的那几句,不去战争的话,也不是开玩笑的。
并不是辽国使臣所想的那样,虚张声势,故意来诈辽国使臣的,女帝是真的这样认为。
而这一切,都是陈易给她的底气。
武将也有几个站了出来,只不过是表示支持的态度。
还有其他几个大臣中说纷纭,女帝正在思考的这一会儿,朝堂都热闹了起来,各说各的理,嗯,发表各自的意见,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争论起来。
女帝顿时觉得有些头疼。
这一个个的不省心就罢了,还给她找事儿。
也就陈易能够帮他解决问题了,只不过这个脾气还不好。
女帝想到这里,看着下面站在大臣中间的,那个挺拔帅气的身影,突然觉得,被他骂两句也没什么,只要能够将事情解决了,比什么都重要。
“好了,都别吵了!都什么时候了,现在吵觉得有用吗?”
大臣们听到女帝斥责纷纷的冷静下来,站在了原地,一个个的默不吭声了。
“寡人就问你们,这二皇子咱们能杀吗?不能杀,不然他们就有理由光明正大的,发动战争,吃亏的是谁,是咱们,可是如果不杀,难道就放过他吗?可别忘了,他刺杀了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