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知葳却像是早就瞧出来她要说甚么似的,冲着尤平家的笑道:“我知道,我大哥哥肯定不让你跟我说对不对?他是个甚么性子,我还不知道。他这是怕我在那清漪圆中吃不了两筷子,回来又要喊饿,特地让人给我备下的。我现在要是吃独食儿,可不显得我这个妹妹忒没良心了。”
余知葳看着尤平家的,目光灼灼。
尤平家的扶额,丢下一句:“奴婢真拿郡主没办法。”便转身去请余靖宁去了。
大概是尤平家的废了老鼻子劲儿请了余靖宁半天,过了好一会儿余靖宁才裹着一阵冬日里屋外的寒风进来了。
余知葳一伸手:“坐呀!”
余靖宁白了自家妹妹一眼,出言问道:“吃菜便是,怎么还有酒?”
“清漪圆给的酒甜腻腻的。”余知葳像是专门为了触余靖宁霉头似的,端着杯子抿了一口,“齁嗓子。”
余靖宁头上青筋跳了跳,但他应当是习惯了余知葳这种“挑衅”,于是强行把自己的眉头捺平了,坐下来也喝了一口。
余知葳立马训他:“别空腹喝酒啊,好歹先吃点儿菜。”
余靖宁盯着她看了半天,终于吐出来三个字儿:“出息了。”以前都是自己训她,现在竟然还能来教训自家哥哥了,果真是出息了。
余知葳大概是想说点儿高兴的事儿,于是忽然张口对着余靖宁来了一句:“江淮河汉常作客。”
余靖宁听着这么突如其来的一句,没明白余知葳是何意,想了一会子才反应过来是灯谜。上元节余知葳和余靖宁都忙着,灯是挂了,但是没人往上写灯谜去,只好这样补了。
他拿着筷子略一思索,便答道:“四海为家。”
这是个解领格的灯谜,谜底须四字以上,谜底的第二个字左右分开成两个字,连上下文读切合谜面。若将这海的第二个字拆做了“水每”,这“每”又谐音作“没”,四水常作客,便是没有家,如此一来,便是“四水每为家”,谜底作四海为家。
余靖宁很迅速地接下了这一招,半点儿也不含糊,余知葳挑了挑眉毛,继续发难:“冠盖满京华”。而后想了想,又翻了一下眼睛,补充了一句:“碎锦格,打一人名。”
这回又有了迷格又有了提示,比上一回那个简单多了,余靖宁一边夹菜一边思索,第一筷子还没吞下去,便有了答案:“管仲。”
碎锦格的谜底需两字以上的词句,每字分作二或三字,不拘上下左右。做官之人带冠,这冠盖满京华,便是“人人官中人”,将这七零八碎的一堆词句凑起来,便是管仲二字。
他二人你来我往,猜了好机会,仿佛灯谜下酒下菜都十分快,二人面对而坐,都吃了不少。
余知葳面上笑着,心下却是叹息。
过完了正月十五,大衡的新一年,长治九年就要步上正轨了——离贺霄纳后的旨意不会太远了。就让我再和他高高兴兴过几日罢,余知葳心道,等再过两天,就得彻底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