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他的话,无数百姓开始欢呼,他们到不是为了那个定为新元年的说法而欢呼,纯粹是因为周寒话中所说的,周国子民的未来更加富有而欢呼,如果是以前的国君说这话,他们也许会不动于衷,但周寒的话就不同了,在周寒继位以后,不说发出了众多利于百姓的政策,就说去年因为周国大公子的降生,周寒就免除了全国一年的赋税,这种大手笔的事情,让众多周国的子民得益,也让许多外国来的人羡慕嫉妒,也更证明了周寒确实为周国子民着想,所有人都相信他的话。
不过,在那些懵懂欢呼的百姓中,还是有不少聪明人的,一些走商也是见过不少市面的,有些人了解一些上皇时代的历史知识,知道颁布年号,这是上皇时代以前才有的事,是只有皇朝才会订立的,周寒如今敢订立周国的年号,这说明了周国的野心,也说明了周寒的野心。
走商们见多识广,许多走商都知道,周国确实是这个平原中的最强一国,也确实有这个可能将来晋升为皇朝帝国,一些脑子灵活的走商,立刻想着是否在上京城里开店了,毕竟现在周国还不是皇朝帝国,投资便宜,甚至可以向周国给出一些贡献,换得某些功劳,等将来周国晋升,他们将会荣华富贵。
而一些走商则在犹豫,毕竟周国能在多少年后成为皇朝帝国,还不一定呢,如果百八十年后才晋升,他们早已入土几十年了,根本无法等到。
还有一些走商则对周寒的话嗤之以鼻,他们可没有这么轻易就相信周寒的话,毕竟周国虽强,但如今也不过是四城之地而已,仍有许多国家能与之匹敌的,他们不相信周国能成功晋升为皇朝帝国。
百官中,除了程道仲几人外,其余能想到这点的人,都热血沸腾,特别是那些年纪较轻的官员,他们瞬间,随着周寒的话,脑袋里浮现出了自己未来身为周国皇朝的一员时的景象,甚至有些人已经幻想自己成为宰相,或是某个署衙的执掌者了。
百姓中,虢国的使者昌丰也在其中,听到周寒的宣告后,他眉头顿时紧皱起来,原本他本应在向周国送礼道歉后,小住两日就回虢国去了的,但在来周国前,姬霸让他不着急回去,趁机观察一下周国,毕竟这是明目张胆的细作行为,即便周国知道,但碍于他使者的身份,也不敢拿他怎样,所以他就多住了几天,当他觉得观察得差不多后,正准备向齐晓媛告辞回虢国时,就听说周寒要举行祭祀了。
虢国也会进行每年的祭祀,这是一个惯例,毕竟姬霸也是一个穿越者的国君,昌丰留了下来,打算观察一下周国的祭祀是怎样做的后,再回虢国。
昌丰并不相信周国能成功晋升皇朝帝国,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周国的忌惮,随着待在周国越久,他越能感受到周国比虢国强大许多,这种强大,并不止是军事的强大,还有底蕴的强大,就如同去年周国免赋税一年,虢国就做不到,而且,虢国在对胡国倾销的战略,昌丰也是知道的,这在虢国并非绝密的事情,但就像周寒与诸葛司分析的一样,虢国的倾销计划进行得并不是很顺利,虽然确实让胡国陷入了危机,可虢国的百姓中,也有许多人被挤压得破产『自杀』的。
这也是虢国为什么用计策也要将欧阳丰重伤的原因,就是为了暂时削弱周国的战力,无法对虢国做出像样的军事计划。
而周国却不一样,以昌丰的见识,他相信,如果周国来做倾销的计划,恐怕不需要像虢国一样倾国之力,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用更短的时间,更低的代价击垮胡国。
越想心里越焦急,昌丰立刻打定主意,等祭祀结束后,就向齐晓媛告辞,离开周国,回虢国向国君汇报他的所见所闻所想。
看着欢呼的百姓,周寒心里很是得意,其实他并没有那些人想得的多,他不过是想方便计时而已,往年计时,都是靠周年多少多少年来计算,很笼统,而且中间因为一些国君的原因,少掉了几年记录,每一次计年时,都要彻查往年的记录,统算过后才能得到个大概的年份,这一次,他干脆把他继位以前的历史时间,统统丢掉,从他继位开始算起,这样就方便计算了,这也是他与程道仲等人商量好的,得到了程道仲几人的认可的。
新元年的意思是,新,指的是周寒穿越过来后,这是他的新的生命,而且也是周国开始改变的新的开始,元,指的是易经中的第一卦,乾:元,亨,利,贞;元就代表了首年,他是周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国君,如此一来,将来的年号也就好算了,将来的周国每一任国君的年号,从易经中算起,即吉利,又好计算,不用思考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