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hbcjlp.com
成立于宣德元年的内书堂告诉我们: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从此,太监们站起来了,他们逐渐成为了大明朝举足轻重的一股政治势力。
勋贵和文官之间的决战,便是土木堡之变了。当时太监集团的杰出人物王振,领导了这场历史大戏。
大戏落幕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英国公张辅死了,泰宁侯陈瀛死了,平乡伯陈怀死了,襄城伯李珍死了,遂安伯陈埙死了,都督梁成、王贵也死了,这些成年勋贵们的死,让勋贵集团从此青黄不接。
有人会说了,文官集团也死得不少啊,尚书、学士、六部官员,也有上百人,但是文官集团有个三年一期的科举补充,而勋贵们呢?死一批,还得等十几年,才能长出下一波。
等少年勋贵们懂得政治的时候,大明朝的政治形势,早就不是他们能玩得转的了。
因此,太监王公公改写了大明朝的历史,让勋贵集团从此成为了低三下四的文官跟班。
而军官学校的建立的构想,就在于朱厚照存在这样的心思:奴化军官们的思想,让他们成为皇帝的私人军队,而不是朝庭的军队。
有人会觉得奇怪了:历朝历代,皇帝不都是代表着国家么?所谓朕即天下,怎么还分皇帝的军队和朝庭的军队,这不是公开宣扬****么?
这话,对于朱重八和朱棣,倒是正确的,因为在这两个军事狂人的铁血政策下,还真没有谁敢跟皇帝叫板。
但到了宪宗朝之后,还有几个懂军事敢征战的皇帝?不被文官集团们架空,那才真叫没有天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事,正德皇帝最有发言权,不管是正史上的,还是穿越而来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