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9年(魏景初三年、吴赤乌二年)三月,吴国威北将军诸葛恪领兵三万从皖口出发,北上攻魏。他秘密率领大军沿石亭、挂车一线到达夹石,随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派轻兵奇袭舒县,舒城守将不敌弃城而逃,诸葛恪因此得以占据了舒县。
首战告捷之后诸葛恪大受鼓舞,其声望在军中也得到了扩展,在进入舒县后他立刻派出几路斥候去探查魏军的动向,结果王凌在得知吴军已经攻占了舒县之后并没有派兵前来收复,更没有任何明显的军事进攻动作,而是下令周边的防线迅速向寿春方向收缩。
诸葛恪听了斥候的禀报之后哈哈大笑道:
“陛下说王凌是多么能征惯战、富有韬略的将才,可在本将看来王凌不过是个只知道倚老卖老、虚张声势的庸才罢了!”
说罢诸葛恪对站在自己身旁的副将说:
“本将要立刻上书陛下,请求继续率军北上,不到一个月便可邀陛下入寿春城巡幸了!”
很快吴军进攻以及舒县失守的消息就传到了洛阳城,这让刚刚坐上皇帝宝座的曹芳忐忑不已,他连忙找来了司马懿商量该如何应付诸葛恪的举兵来犯。
司马懿安抚曹芳说:
“请陛下安心,王凌是微臣的旧相识,统兵多年拥有丰富的经验,如果说领兵来犯的是陆逊,那微臣还是颇有些为他担心的,但如今领兵的是诸葛恪,微臣反而安心了,舒县的战报微臣方才已经看过,微臣料想恐怕这不过是王凌抛给诸葛恪的一个诱饵罢了,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诸葛恪一路北进、骄傲轻敌,而后在围而歼之。”
听了司马懿的话后曹芳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又问司马懿说:
“那依爱卿之见,此次吴国犯境会持续多久?”
司马懿分析说:
“先前雍州刺史郭淮已经发来了边关军报,称蜀国大司马蒋琬已经提兵到了汉中南郑,恐怕有所图谋。微臣认为郭淮的猜测是正确的,蒋琬一定是要与吴国再度组成合纵之盟,以求对我魏国组成夹击之势,可惜的是,他们的计策根本不能成功。”
“哦?这是为何?”
曹芳不明白司马懿为什么敢如此肯定,为此司马懿解释道:
“如今蜀国放眼上下唯一能对我大魏造成威胁的人只有诸葛亮,可他已经不在人世,后起之秀姜维的确是个难得的将帅之才,或许他日也会成为我魏国的大患,但至少目下他还不是郭淮的对手,刘禅也没有那个度量会即刻重用他,而蒋琬所擅长者为是政事,领兵作战他恐怕连姜维都不如,故而在吴国有进一步的攻势之前,蒋琬绝不会轻举妄动。”
听完了司马懿对蜀国的分析之后,曹芳又问:
“那吴国呢?”
司马懿答道:
“微臣总觉得孙权此次犯我边境的用人手法有些反常,他既不亲自率军征讨,又放着现成的将帅之才陆逊不用,而是偏偏启用刚刚在军中崭『露』头角的诸葛恪,恐怕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借用提携诸葛恪来压制陆逊,才会给他这个独占鳌头的机会”
在谈到吴国的攻势走向时,司马懿又下定了一个判断:
“吴国有识之士不在少数,太子孙登、上大将军陆逊、丞相虞翻等人都有着远见卓识,他们之中必然会有人看出王凌所设的计谋,从而阻止诸葛恪深入陷阱,因此微臣在此下定断言,吴国此次的进攻最多也就至舒县而止,之后便会退军”
接到了诸葛恪的奏疏之后,看到诸葛恪初战告捷的消息时孙权起初是感到疑『惑』的,他觉得从之前看到长江北岸的军阵来看,王凌不像是如此畏首畏尾的人,不过他的这种想法很快就在孙鲁班的左右之下烟消云散了,于是他准备写下诏书同意诸葛恪的奏请。
然而就在他写完诏书准备盖下玉玺之时,孙登已经从百里之外的武昌星夜赶到了建业城,他见奏疏没有办法说服孙权放弃这个念头,于是便亲自来到了皇宫打算说服孙权撤兵。
一见到孙权,孙登就声泪俱下的跪在了孙权面前苦苦哀求道:
“父皇切不可再让威北将军深入敌境了,难道父皇您忘记了先前猇亭、石亭之战两战,我吴军之所以能够大获全胜,都是因为刘备和曹休太过深入敌境以至于孤立无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