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村的人比较穷,思想又落后,真正将孩子送去念书的,手指头都数不出来一个。
以往村里有家书,都是拿到镇上,找秀才郎之类的,帮忙念的。
这一次,有夏七七,倒是省了事儿。
夏七七将信从信封里拿了出来,展开之后,照着信封上的内容,一字一句的开口。
信里的内容,她其实已经听过一遍了。
大意是,这些年曾阿三在外头,一直努力的想要挣钱。
前些年没有机会,这几年才做了主厨,让家里人等着他,等他攒够了钱就带大伙一起过好日子。
信里的话真真假假,但是能够让曾家的人放下对曾阿三的担心。
听完信,曾父、曾母,以及曾阿三的五弟曾邦,早就泪流满面。
最小的曾家老六曾花,对大哥的印象太浅,情绪还算稳定。
信封里的十两银子,对曾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十银子足够给曾家老五和曾家老六两个准备嫁娶的全部事宜,甚至还能剩下二两银子,改善曾家的生活。
曾父情绪很是激动,要留夏七七和陆九吃晚饭,二人拒绝了,说临近过年,家中还有事儿。
夏七七看了一眼曾邦,这个孩子,倒是不错的。
曾父将十两银子从信封里拿出来的时候,他虽然惊讶了一番,但是眼底没有露出贪婪的神色。
想来是一个比较正直的人,她又想起自己的烤鸭,还缺人手,与其找不认识的,倒不如找眼前的少年。
“你现在在村里做些什么?”夏七七看向曾邦。
“我?”曾邦没料到夏七七会问自己这个,一时间愣住了。
还是曾母替他回答,“家里没有田地,唯一两块旱地,还是开荒出来的,种些红薯和土豆啥的,阿邦平日里和他爹就给人做些活,赚点钱,够咱家生活的。”
听了曾母的话,夏七七知道,曾父和曾邦给人做短工,农忙或者旱地里活儿多的时候,就给人家帮忙,他们大禹村,也有不少人做这些事儿。
不过这些活儿也攒不了几个钱。
“你愿意跟我去镇上做伙计吗?很累,但是绝对比你在这小村落给人做短工强。”
因着曾阿三这层关系,曾父和曾母极其的信任夏七七。
曾父道:“既然姑娘愿意带我们阿邦,我们阿邦肯定愿意跟着你去学东西。你也不用给他多少钱,只要能混口饭吃,再就是他成亲的时候,给他一个假期就成了。”
曾家父母都是老实人,多数时候都是为了别人考虑。
夏七七听了他们的话,心中感慨万千,片刻之后才开口,“这样吧,过年之后,正月初八左右,阿邦去镇上打听一下,夏记烤鸭铺在什么地方?你先去那里试一试,做一个月,要是觉得自己适合,想留下来,就留下来,要是觉得自己不合适,我另外给你找活儿。”
“谢谢姑娘!我会努力的,姑娘,你知道我哥啥时候能回来?这些年没见他,家里人都特别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