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目前来看最好取得突破的技术,从情报分析来看,国外前言科技研发部门已经有现成可供参考的案例,总结下来,眼球追踪不外乎三种方式实现。
1)根据眼球和眼球周边的特征变化进行跟踪
2)根据虹膜角度变化进行跟踪
3)主动投射红外线等光束到虹膜来提取特征
其中要以第三项主动投射红外光束到虹膜后提取特征这项技术更具可操作性,因为现在是1993年电子科技发展有限,第一项和第二项还无法引入,所以先发展第三项更靠谱。
李树决定先从简单的虹膜识别技术入手,研究动态虹膜识别。
从情报系统得知,就在今年,米国科学院John Daugman成功研发出高性能的虹膜识别系统,而后来的虹膜识别系统,大都是基于这套算法的,算是开山鼻祖。
算法方面,李树已经兼收并蓄,接下来就是硬件实现了,快速明确了方案之后,李树便驱车驶向科学院生物科技实验室。
高国顺院士现在正好在做“眼球输入”的研讨会,目前的方向是眼球肌肉研究。
“六条肌肉分别为眼的上、下直肌,内、外直肌,和上、下斜肌,由三条神经来主管肌肉运动,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高国顺院士对着一副图解释道。
这些常识性的知识,还是有普及的必要,往往能从这些常识中找到技术解决方案。
李树也顺便跟着听了一遍,人体结构的一些知识盲区之上的迷雾,逐渐被拨开。
在具备一定基础知识之后,李树开始联想虹膜识别技术在眼球输入上的应用.
李树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也仅局限于静态识别,动态的识别还有很多技术技术难点。
李树最先想到的是产生点阵状且对人眼无害的激光,激光点阵根据虹膜的位移变化而发生变化,反馈给激光发射器,最后产生信号。
从设计逻辑上来说,这个信号产生过程可能和人意思的表达存在偏差,且需要信号输入者严格按照输入规则来输入,存在学习成本。
不过,这不失为一个取得突破的方法。
在高国顺和研究员们激发创造灵感的研讨会来到讨论环节的时候,研究员们提出了自己的设计畅想。
有研究员说要根据眼球的运动直接操控传统的键盘,最终实现名义上的眼球输入,不过这个想法在一分钟之内就被提出者自己否决了,因为这只不过把输入器官由手换成了眼球而已。
还有研究员说可以让通过设备追踪眼变换轨迹使其具备轨迹输入功能,使其轨迹组成的字体呈现在设备上,这虽更近了一步,不过这依旧是手换成眼球的一种方法而已。
实际上,这些技术在二十多年后都已经实现,但这并不是李树想要达到的,他还要更快的方法。
“能不能试试激光点阵对虹膜的侦测?”李树在一阵沉寂后发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