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年,由于高层开始重视研发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居住和后勤保障,所以川渝战斗机研发中心的面貌大变,无论从住宿环境还是饮食条件,都有相当大的改善。
这一点让李树很欣慰,这说明国家尖端工业的大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国家有钱搞好这些了。
遥想另外一个时空,研发中心的各方面条件都还相当艰苦,那个时空能造出大国重器,后勤保障和待遇更好,那人员的积极性和创业热情能进一步被调动,这个时空能造出更好的。
这次来,李树成了深度参与战机项目的研发人员,他也首次被允许进入总装车间。
目前试飞型尖10已经开始部分总装,总装车间内的职工正在紧张的装配。
现场看下来总装车间的自动化程度依旧不高,很多安装过程,还是大量由人工来完成,效率看下来不高,未来量产的话,大规模产量是个问题。
很显然,进口定制型的工业机器人被禁止运到国内的军工企业。
原因有二,一方面如果是以军工企业的名义去西方采购这些工业机器人,那西方绝对不会买,另一方面如果民用的方式去采购,那将会被安装卫星定位,有相关的程序锁,后续的维修保养不可能把外国人带到这种军工企业。
由这个现状,李树得出结论是,相关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要开始铺开搞了,这是军工、航空航天各领域都急缺的。
通过透视扫描来看,十二万多大大小小零件的安装井然有序,不过,由于是人为操作,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疏漏,李树一一指了出来,让研发人员颇为惊讶。
李树没做过多解释,而是说出于经验,随即话锋一转的提醒下一台战机的零部件要加入模块化组装和防呆机制,并且要分区分块的反复检查。
李树承诺说未来熊猫软件将针对战斗机组装涉及相关的提示同步软件,通过监控摄像头的智能识别,辅助安装人员操作的同时,还能指出安装上的疏漏。
这听起来相当科幻,不过李树有信心,熊猫工业软件和振蓝新生产的监控设备已经具备一切条件去搞这种人工智能识别辅助生产的设备。
这算是振蓝第一次在人工智能上的尝试,以这个契机,振蓝将开始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规模研究。
从装配车间出来,李树跟着领导去了研发会议室,就剩下两成未完成的项目进行攻坚讨论。
就航空发动机的部分,李树认为材料方面已经问题不大,在工艺再进行再升级再改进,就能补齐短板,关键还是加工问题。
李树指出由于现在涡轮扇叶的精密性还不够,在超高速和超高温运转的过程中磨损程度大,是造成使用寿命未达到预期的主要原因。
而燃烧室的问题也同样如此,由于加工精度的问题,其表面不均匀,存在难以克服的小凹坑,导致其承受的极限温度也不能达到预期。
这两个问题,李树决定建议研发中心引进振蓝新的五轴版ZXZH-666-3改进型数控机床,减少人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