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封县城南,旭东镇。
旭东镇并不很大,镇子上只有一百多户人家,镇子里面的大多数人,都是以行商为生,家里有田以务农为生的人倒还真没有几家,不过,在镇子的最南边,却是有一户务家的人家,家主姓温。
温家有十几亩地,都是菜地,温家是以种菜为生的,种出来的蔬菜主要就是供应旭东镇上的百姓。
由于旭东镇是在官道旁边,主要是以做行人的生意为主,所以镇子上面有十几家饭馆之多,每天所需要的新鲜蔬菜,更是一个大数字,温家种出来的蔬菜不愁销路,所以,务农为生虽然辛苦,但是温家的生活,倒也算得上是小康。
当然,温家的小康生活,是相比较旭东镇这里的百姓而言,如果在其他地方那么温家也还是贫寒之家的。
温家三口人,温老汉和温大娘还有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儿子,温家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名字叫做温登科。
温登科虽然是农家子弟,但是从小却没有干过什么农活,他的父亲和母亲,把家里的活都包了,而他只需要专心读书就可以了。
温登科从小便和镇上的几个孩子一起在私塾中读书,他的成绩是最好的,虽然私塾中的老师水平也不怎么高,可是,温登科读书的水平却是不低,用私塾老师的话来讲,那就是温登科以后必有出息,而且肯定要超过他这个当老师的。
当然,如果只超过私塾老师,这也不是什么特别光彩的事情,毕竟私塾老师本身也不是什么有出息的人。
但是,私塾老师对于温登科的夸奖,却给了温家老两口很大的希望,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儿子温登科,如果好好读书的话,说不定能考上科举,成为一个吃官家粮的人。
温登科能不能当上大官儿,温家老两口是不指望的,但是他们也希望温登科的生活,能够比他们要好,如果说是能穿上官袍,那么也就是人上人了,这辈子不也就是活得比他们要好的太多太多了吗!
做父母的基本上也就是这些想法了,而对于温登科自己来讲,他觉得自己读书的水平也是不低的,在整个旭东镇上来讲,他读书是读的最好的,以前那几个和他一起读书的小同学,现在都不如他,如果说是非要比较的话,那么那几个小同学加到一块儿也不如他。
这就使得温登科非常的有信心,他觉得有可能读书,真能读出个前程来。
前段时间,县令李日知选拔县里的人才,不过李日知选拔的是财主和富户的子侄,而温登科是属于贫寒人家的子弟,所以他并不在选拔之列。
等后来李日知扩大了选拔的范围,可是温登科却没有报名,他认为自己可以通过科考取得更好的前程,而不至于先当一名小吏,如果当上了小吏,他怕读书就失去了动力,从而只能在小吏的位置上蹉跎一生,那样就太对不起他自己这么多年来辛苦读书了。
不过,他认为自己书读的好,也只是他自己认为,而他比较的范围也只能是在旭东镇上,和他那几个以前的小同学相比较,而那几个小同学现在都已经该干嘛干嘛去了,没有再读书了,已然各自谋生去了,现在读书想要参加科举的人,整个旭东镇上,也就只剩下了温登科一个人了。
所以,温登科他的书到底读成了什么水平,考试能不能通过,就连温登科自己也是不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