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袖中取出书来献上。国王接了,见有“平安”二字,一发手软,拆不开书。
传旨宣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书。
学士随即上殿。殿前有文武多官,殿后有后妃宫女,俱侧耳听书。
学士拆开朗诵。
上写着:不孝女百花羞顿首百拜大德父王万岁龙凤殿前,暨三宫母后昭阳宫下,及举朝文武贤卿台次:拙女幸托坤宫,感激劬劳万种。
不能竭力怡颜,尽心奉孝。乃于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良夜佳辰,蒙父王恩旨,着各宫排宴,赏玩月华,共乐清霄盛会。
正欢娱之间,不觉一阵香风,闪出个金睛蓝面青发魔王,将女擒住,驾祥光,直带至半野山中无人处,难分难辨,被妖倚强,霸占为妻。
是以无奈捱了一十三年,产下两个妖儿,尽是妖魔之种。论此真是败坏人伦,有伤风化,不当传书玷辱。
但恐女死之后,不显分明。
正含怨思忆父母,不期遇到唐朝圣僧。
是女滴泪修书,大胆放脱,特托寄此片楮,以表寸心。
伏望父王垂悯,遣上将早至碗子山波月洞捉获黄袍怪,救女回朝,深为恩念。草草欠恭,面听不一。
逆女百花羞再顿首顿首。
那学士读罢家书,国王大哭,三宫滴泪,文武伤情,前前后后,无不哀念。
国王哭之许久,便问两班文武:“那个敢兴兵领将,与寡人捉获妖魔,救我百花公主?”
连问数声,更无一人敢答。真是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文官。
那国王心生烦恼,泪若涌泉。
只见那多官齐俯伏奏道:“陛下且休烦恼。公主已失,至今一十三载无音,偶遇唐朝圣僧,寄书来此,未知的否。况臣等俱是凡人凡马,习学兵书武略,止可布阵安营,保国家无侵陵之患。那妖精乃云来雾去之辈,不得与他觌面相见,何以征救?想东土取经者,乃上邦圣僧。这和尚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必有降妖之术。自古道:‘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可就请这长老降妖邪,救公主,庶为万全之策。”
那国王闻言,急回头,便请三藏道:“长老若有手段,放法力,捉了妖魔,救我孩儿回朝,也不须上西方拜佛,长发留头,朕与你结为兄弟,同坐龙床,共享富贵如何?”
三藏慌忙启上道:“贫僧粗知念佛,其实不会降妖。”
国王道:“你既不会降妖,怎么敢上西天拜佛?”
那长老只好说出徒弟来了,奏道:“陛下,贫僧一人,实难到此。有一个徒弟,善能逢山开路,遇水迭桥,保贫僧到此。”
国王怪道:“你这和尚大没理,既有徒弟,怎么不与他一同进来见朕?若到朝中,虽无中意赏赐,必有随分斋供。”
三藏道:“贫僧那徒弟丑陋,不敢擅自入朝,但恐惊伤了陛下的龙体。”
国王笑道:“你看你这和尚说话,终不然朕当怕他?”
三藏道:“他长得尖嘴猴腮,唯恐唐突了陛下。”
悟空走了进来,对国王略行了行礼。
唐僧对他说了刚才的事情,悟空沉吟道:“师父,既然如此,我就走一遭。”
“这国王,你且款待好我师父,若是不周之处,就莫怪我到时不客气。”悟空对国王说道。
说罢,就纵云而去了。
国王盛情款待唐僧不提。
且说悟空不多时到了洞口,按落云头。
对守门的小妖说道:“去叫你们大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