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伴奏的必要性,这一部歌剧采用的依旧是交响乐团伴奏,只是会在必要的时候夹杂一些民族乐器,比如胡笳,二胡之类。
不过这一点上倒是不会担心公众有认知错误,因为这部歌剧的伴奏原本就是以交响乐为主的。
一开始就是这样,即使扮相服饰能够变得天翻地覆,基本没有当年的影子,但是伴奏和整体的旋律依然遵循了当年留下的底稿。
只是时隔十数年,由顾槿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注了新的理解和内容,对少量的装饰音和少量的音节做出了修改,所以整体伴奏上听起来其实和最初的版本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舞美服饰都可以进行改变,因为这个没有定制,但是对于经典的旋律而言是不能够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的,一旦改完了,以后就会改的面目全非,从而就不是观众记忆里的那个样子。
伴随着雄浑的合唱,整场歌剧拉开了序幕,第一段是合唱演员,整体描述的,用无数个问句询问走上战场的亲人,究竟在哪里?
走上战场的,也许是丈夫,也许是儿子,也许是父亲,也许是兄弟。
无数的人走上战场,真正功成名就的人,却屈指可数。
你在哪里哟?我的亲人。
合唱团的第二段,则是选用木兰辞,通过传世的诗词,向所有人展现一个,与世无争却又有心报国的,普通的闺阁女子。
接下来女主角共同表现的一个外景的效果。
通过他们的演唱和乐器协助体现出那种战争来临之前的不详的预感。
无论是划破夜之寂静的踏踏的马蹄声,还是长空中传来的雁叫声声,都从侧面将整个舞台的气氛烘托成一种不详的暗淡的,没有阳光的感觉。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深秋寂静,万物凋零,即使不打仗,这样的季节也给人一种万物凋敝的凄凉之感,更何况大战在即,更是风声鹤唳。
前面一个选段,在演唱技术上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发挥,这一个选段也不需要特别多地发挥,而且在整部歌剧当中,并不是一个主要的选,但是这个却很好地奠定了整一部歌剧的整体基调。
每一场战争开始之前所有的东西都是凝固的,比如空气。
所有的东西都比往日更让人觉得恐怖悲凉,这其实是人们对于即将开始的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恐惧,战争是巨大的人肉机器,一但开启,除非分出胜负,否则不可能停下。
还有分出胜负,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无论哪一方,都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样的代价之下,也许伤亡的人数只是功劳簿上的一个数字,可在那之下,却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