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为郅隆之世,上下熙暤(和乐,怡然自得),职业修明,乐利丰亨,茂登上理,何其盛也。朕临御以来,孳孳图治,夙夜不遑,惟期吏治清肃,民生康豫,薄海内外,共登于仁寿之域。而治效罕臻,殷忧弥切,厚生正德,未能尽于朕志之所期,其何故欤?如休养多方,而膏泽或未能下究,省巡时举,而疾苦或壅于上闻。奖廉惩墨,而胥吏尚多『奸』顽。贵粟重农,而闾阎未登丰裕。岂积习之骤难除欤?抑有司奉行之不力也?兹欲令大法小廉(大臣尽忠,小臣尽职),民安物阜,渐几于淳庞(淳厚)之治,何道而可?
至淮、黄两河,民生运道所系,朕几经阅视,指授机宜,而河工诸臣,怠窳(恶劣)玩惕(戒惧),以致工程稽缓,底绩难期。何道而令河务大小臣工,实心经理,浚筑合宜,平成早奏,俾粮艘无误,民居永奠,以释朕宵旰之忧欤?
尔多士蕴怀康济久矣,其详着于篇,朕将亲览焉。”
看着座下的学子纷纷落笔将题目记下来,李云起觉得很有意思,就又出了一道诗赋题,以水为题,写一首律诗。
至此两道题目都出完了。谢明钰将两道题目都审视了一番,之后就开始研磨作答,此时还顺势看看周围的学子们的进度。看得出来能进这里的人,水平都很高,面『露』沉静,坐在他前面的人都开始作答起来。只除了孔淼以及陈谦,他们两人正在闭目养神,连墨水都没有开始磨。
匆匆的打量了一眼,谢明钰立刻就开始在草稿纸上分析题目,写下自己的作答要点。之后就开始做文章。
臣对臣闻:
首先先将文章的格式列出来。之后先是将皇帝的功绩写一写,之后点出此种问题出现写一下,以及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例如,监管不严,官员的素质问题,整个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技术问题等等。再接着写解决的策略,例如,设立单独的监察机构,加强官员的品德方面的考察,以工代赈等等。哦,这个新词是何志提出来的,何通判也曾提出来用过,所以今日在这里了可以作为实例进行阐释。接着进行总结,以及自谦之语。
臣末学新进,罔识忌讳,甘冒宸严,不胜战槀陨越之至。臣谨对。
而这边的皇帝以及诸位考官都对殿上的情况十分关注,尤其是孔淼和陈谦。偶尔陛下还会起点坏心,进去故意走几圈,想要吓一下正在考试的学子们。不过其中的吏部的顾尚书十分有趣,他是个颜控,就喜欢漂亮的东西,看见长得好看的就会多几分宽容之心,不过这问题无伤大雅,大家也没有什么看法,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是这个人特别喜欢而已。
这里面还有一个特殊的人员,太上皇。看见儿子出去了,太上皇就开始问诸位臣工对于本届学子的看法。
于是这几人就坐在里面开始谈论,首先是郭首辅,“我觉得这个陈谦很不错,有才华不说,本人也是十分的沉稳。我看过他的文章,沉稳的风格有些与前年的何志想类,只是一个思想更加跳脱而已。”
“那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吧。这个孔淼就不说了,孔家出来的,才学不必说,可能『性』请有些冷傲。这个张梁就不错,文章很有灵『性』。”其中的一位次辅说着,还抚着胡须,显然很看好。
“我觉得李斌不错,这孩子不仅学识好,武艺也好。文武双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兵部尚书孙墨看着竟没有人看上李斌,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是不错,所以老孙你就看顾着呗。省的别人跟你抢人。”坐在末尾的司磬『插』了一句,惋惜道,“我原本很看好范祎的,谁知道这小子竟然想去理藩院,前些日子他爹还在跟我抱怨呢。”
紧接着就是各位大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心声。从外面溜达回来的皇帝也听了一会壁角,感觉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