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王少阳自刎汾河岸
钱叔同的结局,还算是好的了,毕竟是死在沈二狗和秦奋扬联手之下,倒也不算是辱没了他。
沈二狗和秦奋扬拿下了钱叔同,就再次骑马追了上去,他们不知道死的是谁,也没必要知道死的是谁,追敌,才是他们现在更应该做的。
朔州军的大溃败,所造成的局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败仗,从沈二狗的援军到来,这场溃败,就已经成了必然。
王少阳在几十名亲兵的保护下,正在骑马狂奔,他想跑。谁人不惜命呢?就算他是大同军统帅的族弟,这种程度的败仗,也没人可以保的下他,可他更不想把命留在晋阳。
这场败仗,王少阳早就预见,以他三万人军力,不顾一切,没有援兵,来偷袭替天军的大本营,这本就是一场飞蛾扑火的马戏。
马跑的越快,王少阳的内心就越是平静,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里,想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而跑下去,更多的,是自责。
朔州军四散奔逃,沈二狗的手下,秦奋扬的手下,包括韦重宪的手下,都已经从追逃溃兵,变成了抓俘虏。
晋阳城楼之上,叶海泉正在陪着大公子宁文和二公子宁武。叶海泉身为守城将军,不管别人怎么样,他是一步都不能离开晋阳城的。
宁文看着城下被抓回来的众多俘虏,摇了摇头,对着叶海泉问道:“叶叔叔,可曾问过了,这支军队,来自何方?”
叶海泉听到宁文的问话,思索了一下,正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时候,确被宁武打断。
“大哥,你好好想想,父亲带兵围困大同,这支军队,就只可能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陕甘,一个,是朔州。”
宁武的话,点醒了宁文,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不在说话。
边上的叶海泉,斜眼看了一眼大公子宁文,又看了一眼二公子宁武,最终低头并没有说话。
叶海泉为什么没有直接开口?原因很简单,他确实已经派人审问过俘虏了,这支攻打晋阳的敌军,来自朔州。
不错,但现在为止,叶海泉也才刚刚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这场仗,打的两方都是迷迷瞪瞪的,甚至但现在为止,才弄清了自己的敌人是谁。
而这支宋军,来自朔州。朔州,那是张云伟的主攻方向。从之前传回来的战报来看,张云伟连下七城,朔州守军,损失惨重。
现在怎么可能还有能力,攻打晋阳?可这支军队,就是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围困晋阳,长达十天,十天内,晋阳城门甚至五易其手!
那这场战斗,怎么发生的,已经不重要了。可…这支敌军来的方向,该算在谁的头上?
毫无疑问,张云伟。
可在替天军里,谁不知道张云伟是谁?那是除大帅宁昇之外,可称为替天军第二任的存在。
叶海泉为什么难以开口?原因就在这。
叶海泉不想得罪张云伟,恐怕替天军的所有人,也都不想得罪张云伟,能处置张云伟,论其对错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替天军大帅,宁昇。
汾河岸边,王少阳正在一路狂奔,顺着汾河,一路向北,就在刚刚,他已经下定了决心。既然败了,那就不在多想,逃出去,才是他最应该做的。
王氏一族,因王少峰而繁荣,族中子弟,也因此多在大同军中出人头地。
可这场败仗,让王少阳明白。大同军,恐怕已经没有力气,帮助大宋平定天下了。他那位族兄所追求的,也已经变成了一场梦。
所以,逃,逃出去。要说死,对王少阳来说,并不可怕,可他怕的,是没有报仇的机会。
可是很不幸,王少阳是跑不了的,因为,张云伟,刚刚率部渡过了汾河。
张云伟为什么会出现在这?当然是因为他自己也想更快一步到达晋阳,沈二狗已经快了一步,这一步是他自己不能不让出的,而他自己,决不能再比别人晚一步,否则,他难辞其咎。
其实在来的路上,张云伟就已经想通了,沈二狗在自己手下多年,这次又是因为他,才保住了自己手下仅存的一万军士,出头之日就在眼前,他不能,也不敢阻挡他的脚步。
况且,沈二狗要是能有出头之日,对他张云伟来说,也是有莫大的好处的。沈二狗的身上,已经烙上了张云伟的烙印,这一点,是改变不了的。
尽管这次张云伟兵败朔州,可他的地位,不是一场败仗就可以撼动的,只要他自己不想交出他手中的权利,那自然没人可以逼他。
可同样的,这场败仗之后,也需要给大帅宁昇知道交代,与其把权利分给别人,不如把权利分给沈二狗。
军队里,最是看重亲厚关系,尽管此时替天军并没有拉帮结派的现象,但无论是谁,都更喜欢用和自己更为亲近的人,这个原则,是改变不了的。
张云伟的所思所想,并没有影响到这场战事的走势,他也想不到,除了他之外,还会有其他的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