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伯山出兵,是从洛阳城北的徽安门进的城,此处,是整个洛阳的北大门,所以,尽管北城已经陷入战火,可南城,还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张之彦的府邸,是在整个洛阳城的中心位置,长春坊。
也就是说,尽管青化坊被替天军抢夺的一塌糊涂,但长春坊这里,还算是安静,并没有受到替天军的冲击。
也就是这样一个短短的时间,给了张禄阳和张家一个反应的机会,在张禄阳的安排下,张家一众人等,几乎逃窜一样,奔向了洛阳东门,延春门。
而就在张禄阳带着家人逃到城门口的时候,替天军的军士,也已经冲到了张家所在的长春坊。
直到这一刻,整个洛阳城,才真正的显露在高伯山的眼里。
刚进城的时候,高伯山还想能控制手下军士,不要太过分,可现在,高伯山是真的有些后怕,如果不是这种疯狂的举动,他所带的两万人,恐怕也不及洛阳城的沧海一粟。
战乱中的军士,如同洪水猛兽,战乱中的城市,如同璀璨夺目的宝石,可这样美丽的城市,在乱军的刀下,却只能混乱不堪。
除此之外,任何人都毫无办法,阻止替天军对洛阳城的冲刷。
高伯山身边的亲兵,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替天军军士,加入到杀人,抢劫的行列中。
被高伯山强制归为后营的亲兵营和战刀营,已经堆起了一堆又一堆的金银珠宝。
原本灯火辉煌的洛阳城,从青化坊开始,到处一片狼藉,犹如人间炼狱。
可就是这样的屠杀和抢劫,彻彻底底的,打乱了整个洛阳城的防御,再加上隆兴帝出逃,张之彦出城,庞逊在花天酒地,整个洛阳城也变成了无头的苍蝇,任人宰杀。
徽安门的城卫军,巡防营和巡查营,已经四散逃跑,更有甚者,脱掉了军服,加入了替天军的烧杀抢掠中。
再加上被替天军追杀,逃进长春坊的难民,也加入到了抢劫的队伍里。
就这样,洛阳城陷入了替天军,难民,溃军和混混等几波人的烧杀抢掠中。
明安坊,庞府。
庞府的下人,刚刚已经向醉酒的庞逊,报吿了贼人出现在洛阳城的消息。
庞逊瞬间酒醒,脑袋瞬间清醒,可他竟然没有慌张,而是自嘲的笑了笑,随后转身,走到一旁,拔出了自己的战刀。
庞逊自从跟随自己的哥哥庞谦,一同为隆兴帝赵恒部将时,因着庞谦的关系,颇受重用,不说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各种骏马宝剑,也是从未少过。
可庞逊,却一直喜欢自己的这把战刀,曾几何时,他也曾挎着这把战刀,拼死护卫自己的哥哥和身为皇子的赵恒,他一直认为,这是他勇敢的象征。
庞逊自知,他没有他哥哥庞谦那样以天下为棋局的本领,所以,自从身份官位越来越高,内心却越来越惶恐。
直到他的哥哥,帝师庞谦死后,他才明白,原来,他的惶恐,正是来源于自己的哥哥和自己的高官厚禄。
先帝时,天下已经混乱不堪,虽然庞谦护卫着隆兴帝赵恒最终在一众皇子中,脱颖而出,登上皇位,可庞逊很清楚,有自己和张之彦这样的人,接手庞谦留下的烂摊子,他没有能力,张之彦同样没有能力,来收拾天下的残局。
可即便是这样,他庞逊,也从不缺少勇气。
他是大宋枢密院枢密使,是整个大宋朝廷军队的统帅,尽管,他这个统帅并不合格,可,为大宋效死的勇气,他从来不缺。
替天军出兵京畿,攻打洛阳的消息,传到都城的时候,庞逊就想起了自己哥哥临死前的断言,吾死,天下大乱,又二十年,天下重归一统。
身为帝师的庞谦,一直致力于四锁天下,为大宋,为隆兴帝赵恒,守住一线生机,一丝希望。
可自从隆兴帝赵恒登基后,一再推迟赵高出兵江南的原定计划,甚至一直到他身死,隆兴帝仍旧不许赵高南下,庞谦就知道,这个大宋的天下,救不了了。
隆兴帝赵恒,身为皇子,能在一众皇子中,成功夺得帝位,自然也不会是个傻子,恰恰相反,他很聪明。
庞谦制定的计划,隆兴帝一直是支持的,可为什么他又反悔,一再推迟赵高南下呢?
原因很简单,在庞谦这个计划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漏洞,不说西军和大同军各自为政,就说赵高如果真的可以出兵江南,荡涤天下,那…赵高的声望,比之隆兴帝,又如何呢?
没坐上那个皇位之前,隆兴帝一心希望,满腔热血,可真的登上那个皇位,赵恒才发现,原来,孤家寡人,从来不仅仅是一个成语,而是一个断言。
皇帝,没有朋友,没有感情,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完全相信,即便如帝师庞谦,赵恒也要防上一防,即便如从小与他一起长大,一起受教的赵高,他也不敢完全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