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一被生物科技施工管理统自动分配的无聊任务气得七窍生烟,本以为在施工过程中能获取这艘巨型战舰的资料,却发现自己只是在一块看不到尽头的金属板上切割缝隙。
这并不能说生物科技的施工管理系统很差,相反,这证明这个系统是足够优秀的。
整体的建造任务被无限拆分,一个分包团队只需要做一件事情,不断重复中,分包团队对这项任务的掌握会炉火纯青,闭着眼睛都能完成,整体的生产效率因此提升。
同时,这种无限细分的方案也有效防止了泄密。每个分包团队都只知道自己被分配的任务,对其他人在做的事情一无所知。
这种模式对生物科技有无数种好处,但是对分包团队来说,却仿佛一种酷刑。
不断地机械重复一个动作,却不知道这个动作究竟为了什么,自己辛苦的劳作,究竟创造了什么。
不耐烦地萧一写了一个自动控制程序,操纵金属切割机械臂去完成这种无聊的任务。
现在,雪橇犬建筑的全员聚在雪橇号的驾驶舱。
吴树说:“船长,这样确实啥都了解不到啊!我们只是在金属板上切缝隙,这些缝隙是用来做什么的?有多少个?连接到哪里?飞船的整体结构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啊!”
张岳感叹道,“怪不得生物科技在外行星地带能发展的如此迅速,他们居然能将如此庞大复杂的建设工程细化到这种程度,我们仿佛在地面的金属切割车间一样,只要切割完几个,随便一个未经系统培训的人,都能很好的完成这项工作。培训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效率却直线上升。”
张峰却面露难色,“我不知道这些工程团队是怎么撑下来的,让我做,我更愿意做星际货运水手,至少路径能自己规划,我自己也能知道我承运的是什么东西,就算遇到星际海盗,我也认了,毕竟每次和星际海盗斗智斗勇还是很有趣的。”
萧一却突然眼前一亮,“张岳,你说的很对,生物科技在工程管理上确实有一套,但是也给我们提供了机会。”
萧一兴奋的眼神似乎将驾驶舱点亮了,和舷窗外正在切割金属缝隙的机械臂末端的高温等离子气体交相辉映。
吴树看着萧一兴奋的样子,“怎么,你有什么办法么?”
萧一笑着说,“张岳说了,能将工程建设任务细化到目前的程度,是工程管理系统进化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你想想,在文明的古典时代,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管理进步是什么?”
吴树回忆起自己在机械师培训中学过的工业史,“是流水线生产。”
张峰恍然大悟,“原来道理是一样的!工业的古典时代,原一个手工作坊,是一个工人从头到尾自己做一个产品。这就到这这个工人从学徒到出师,再到自立门户,往往需要耗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光阴。但是工业化流水线的出现,让他只需要在固定的位置敲一下锤子,这种工作,从路边随便找个人,培训半小时就够了。”
张岳补充道,“在太空文明探索的初期,都是像我们一样的小团队,我们需要自己建造基地。但是我们这种小团队永远都不可能建造碱基号这样的巨舰。建造这样的巨舰,必须在工程管理上将古典时代地流水线生产移植到大型太空建设的管理中。其实这种管理一直存在,但是碱基号因为过于庞大,这种分工和专业化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