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墨水的想法是非常合理的。小行星带的人如果以单一供应商的身份活动在这个建设项目中,那么必然会受到压制。而想要团结起来,第一步当然是要有自己独立的通信系统,免于生物科技的监控。这是小行星带残酷的生存环境锤炼出来的直觉。
萧一觉得这是一个好想法:“那你看什么时候给我方便?”
墨水看了看计划,“施工快收工了吧,我在港口泊位上等你回来,和我在一起的还有其他三艘船,他们都被泰坦物流坑过来了,被生物科技货运经理用同样的套路威胁免费干活,来换取不被扣押和免于保证金。”
萧一看了一下,确实快要到收工休息的时间了,自己正在执行的舰体侧面检查工作也接近了任务区域的尾声,全自动的扫描比人工识别快很多,也精准很多,因此耗费掉的时间远远超过施工检测系统的预测时间,效率再次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团队。
萧一回应墨水:“好的,我这边收拾一下,很快回营地。”
张岳见萧一关掉了通信终端,开始吐槽,“这生物科技的工业生产能力也太差了,咱么刚来,怎么随随便便就效率超越百分之九十九的团队,他们之前的团队都是吃干饭的么?”
吴树笑着解释说,“这事儿其实怨不得生物科技的其他施工团队。碱基号这种飞船,实际上不是批量制造的,现场施工的过程中,很多环境都是不断变化的。专门开发一款自动化程序,是很考验编程水平和效率的。如果人工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比写自动化程序短,那人工操作就是合理的选择。何况基因改造人说不定在操作的效率上本身就比自然人高,他们仍然认为自己的效率是提升了的。”
张岳想了想,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萧一那种速度的自动化程序开发,自己是肯定做不到的,不过他还是继续吐槽着,“生物科技未免太过小家子气,这种飞船好歹不造个十艘八艘的,工地上就一艘,格局实在是不大。你看,只造一艘,没有规模经济,工程船居然还得手动操作。”
张岳的吐槽不无道理,身为星际市场的老油条,他深知太空时代的探索是如何无限放大规模经济的收益的。如果生物科技此时决定建造十艘碱基号这样的飞船,那么在建造第一艘的时候,多花费一些时间,开发出标准的工程船自动化控制程序,在建造后续舰船的时候,这些自动化程序的开发成本,就能平摊到每一艘船上,这样,开发的成本就能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了。在太空时代,广阔的市场,让规模经济变得更加重要。
郝天齐却对张岳的观点很不以为然,“一看就是光想着成本控制的人,你想想,就算他生物科技有钱有资源,能建造的起十艘碱基号这样的飞船,他要拿如此庞大的舰队去打谁呢?造出来没用,拿来摆在土星轨道上好看么?”
张岳吐了吐舌头,道理似乎是这个道理,碱基号这种巨型飞船,造出来一艘,就足以成为太阳系内不可忽视的力量。
萧一终于完成了舰体检测的工作,提前收工,回到了营地,营地泊位上,停泊着鲇鱼号,和另外三艘小行星带星际海盗的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