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萧一继续深入,去查看其通信内容,发现所传输的内容非常专业,多数是对天王星大气运动地探索和成份分析。
此时,吴树已经完成了对解锁密钥的验证。随即将工具人队长交给张岳和张峰兄弟看管。
张岳已经从背包中找到了一根更长的约束带,将三个人背靠背约束在一起。
张峰倒是想到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他找到他们三个人舱外服的头盔,随手拆除了其中的麦克风,给三个工具人重新戴上头盔,在头盔的面罩前贴上了黑色的胶带。将他们舱外服的空气循环系统开到室内模式。
这样,既保证了其能够顺畅的呼吸和正常的散热保温,他们又听不清楚,看不到彗星速递在忙什么。
就算这样,张岳和张峰仍然不放心,他们恪尽职守,搬了两把椅子,端着单人动能武器,盯着眼前的三个工具人。
而另一头,萧一正在忙者查看其通信内容,想要从中判断出这个前哨站真正的使命究竟是什么。
但是萧一心里清楚,成功找到其目标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个前哨站只负责信息的采集,并不负责分析和处理。单纯的数据采集这种行为是无法判断具体目标的。
因此,萧一准备将目标转移到破解生物科技的通信系统上来。
既然已经拿到了一台物理终端,这个办法就不是那么难了。
因为星辰公司和生物科技的计算机技术都是从人类早期计算机技术演化而来,其程序结构基本都是通用的。
萧一将自己监控程序行为和网络流量的工具导入到这台通信终端上去,以此来不断追踪程序的行为。
很明显,这套通信程序中有两个模块是萧一非常关心的,分别是发送时加密消息的模块和收到加密消息之后解密的模块。
萧一不断地尝试,逆向破解这套通信程序,耗费了至少三个小时,结合其使用手册,才终于理解其加密的算法。
和星辰公司等级比较高的加密系统一样,这套系统同样使用了非对称加密的策略。
非对称加密策略,是现代通信系统中非常正常的选择,其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通信的保密程度和在复杂系统中的稳定性。
这种加密框架下,每个通信参与者都掌握着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任何节点的公钥是公开的,而私钥则各自妥善秘密保存。
这个前哨站向天卫三的生物科技发送消息时,使用天卫三的公钥对消息进行加密,而天卫三使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才能获得内容。
这种情况下,这个小小的前哨站,并不需要掌握和天卫三基地一样的密钥,它只需要掌控天卫三公开的公钥就行了。
就算这个前哨站被攻破,攻破的人也不可能破解其他发送给天卫三的消息,因为能解密消息的私钥,仍然掌控在天卫三基地手中。
萧一非常头痛:“算法是整明白了,密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