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萧小墨除去范江山之后,便将官队迁入壕镜府衙,而三娘子和马湘兰则也随他住进了府衙。
另外,险山五堡的移民已经陆续抵达壕镜,都得到妥善安排…
一切事务处理停当后,萧小墨于这天深夜进入秘室,关好门窗,便上了床,启动侠道修圣系统的身外化身功能。
他的整个神魂便被系统于瞬间带到了武镇外的武夷宫残址。
注武夷宫的来历:
位于九曲溪筏游的终点晴川。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在福建省崇安县南约十五公里处的武夷山大王峰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神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前临溪流,背倚秀峰,沃野碧川,巧构林立,为游客集中辐辏之处。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
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
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
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殿,改名“仲佑观”。
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刘子军、朱熹等都主管过冲佑观。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燹。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拨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
嘉靖四年(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创复。即为武夷宫。
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燹,后仅留下几间空房。
这又是一个圆月夜,玉盘也似的明月倒映在武夷宫遗址前边两里处的九曲溪内,显得格外迷人。
夜风拂动溪岸边的矮树高草,吹起猎猎之声,使得场景有些凄凉。
不远处有片乱石堆,月辉映照之下,在这片乱石堆中却孤立起一座简陋的新坟。
这座新坟的墓碑上赫然刻有好友汪伦之墓等字样。
此刻,但见坟墓泥士四散无风飘开,露出里面的一具崭新而又简陋的馆材。
在一种神秘力量的驱使下,这具放于坑中的棺材竟然也无声的飘起于空,缓缓的落在坟前。
接着棺材盖飞离棺材,露出里面一具相当英俊的青年尸体。
但是有一束紫光突然于空落下,钻入尸体脑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