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慨了一番奴隶们的悲惨生活之后,汪过一行人,又是继续踏上了找那个奴隶的路途。
期间,汪过还吟诗一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是汪过在现实世界中曾经学过的,一个唐朝诗人所写的诗。
大概意思是说,春天播种,只要很少的种子,就可以收回很多的粮食。
但即使粮食产量这么高,四海之内都没有闲置的土地,农民拼死拼活劳动,却还是难免落到饿死的悲惨境地。
这首诗虽不是为这里所写,但是放到此情此景,却是格外称景。
或者可以再说一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毕竟这首诗写在唐朝,是比此时发达了太多的封建王朝的巅峰。
这些奴隶主的残忍,其实还要再凶残上十倍百倍。
“妙啊,王上随口赋诗,竟能描绘的如此恰到好处。言简意赅,却还很传神,当真是一代佳作!”
小安子凑在司马玩懿的身边,轻声赞叹道。
但是汪过还是听到了。
???
这个小安子如今也开始跟司马玩懿,学的见缝插针拍寡人马屁了?
别吧,看你模样清秀,是王妃带来的小太监,咋也学会海国王宫中的这一套了?
更何况的是,你夸又不好好夸,非得背着寡人,把话说到司马玩懿那里去。背后说人好话可不是啥优良品格啊喂!
汪过心里郁闷。
“你夸就夸,何必这么躲躲藏藏的,跟说悄悄话似的。”司马玩懿故意板着脸训斥,“而且,你这小声说话的声音也不过关啊。说那么大声,王上肯定都能听到。”
“你该像我这样说话,低下来声音。”接着司马玩懿又故意压低了声音说道,“我告诉你,咱们王上的才学可不止如此呢。”
“当时蔺不如去出使齐国,王上亲自送到都城门口,还吟了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子才觉得妙呢!”
小安子恍然大悟,也学着司马玩懿的样子,把嗓音再低了低:“不愧是王上,这才学,简直了!”
汪过:……
就,挺突然的。
他想把这俩太监叫过来好好聊聊,问问他们知不知道,寡人是如何知道他俩的对话的?
不是,他们这小声说话是认真的吗?
真的服气,说起来一字不差全落在了寡人耳朵里……
也幸好他们只是单纯吹了一波汪过,不然要是搞出来什么背刺,汪过非得把他们收拾一顿不可。
正在汪过腹诽之中,突然小安子一指前方,向汪过禀报道:“启禀我王,前面就是那个逃跑的奴隶所在的工作地方了,这时候他应该还在工作。”
汪过眼神一亮。
哦?他的亡国贤才,又要出现了吗?
……
村里,奴隶们集体的工作场所。
百里西最近一段时间的心情格外沉重。
这倒不是因为他最近的工作量变大了。
因为之前一直在齐王宫里做奴隶的原因,吃穿比一般的奴隶强得多;所以他身材也比较健硕,这些工作量,他还扛得住。
让他心情沉重的是,工作量变大的原因,是因为最近战争结束了!
他们这些奴隶必须把粮食迅速收集完,一方面是抢日期,另一方面是怕海国国君突然兴起,找这些原属于齐国的城市,继续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