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随后,刘仁轨与扶余福信大战,和尚道琛在熊津江边建两座巨大的兵垒,刘仁轨率众猛攻,百济军不敌,退保任孝城。
刘仁轨先出奇兵,首发制人,率军先端掉扶余福信派人修建的真岘城唐军连夜奇袭,一举攻破。
而百济内部发生火并。百济王子扶余丰越来越不能忍受堂叔扶余福信的跋扈,扶余福信被杀。
扶余福信干掉了扶余文思,却又被扶余丰干掉,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利用百济内哄的机会,李贞亲自从辽东和新罗率陆军来援,刘仁轨以及先前降附的百济王子扶余隆率水军,从熊津江出发,水陆并进,直趋白江口,准备合军直捣周留城。
此时,天寒地冻,双方休战,至第二年开春,冰雪消融,战火再起。
刘仁轨水军率先行至白江口。很快,倭国水军四百余艘也绵延驶至。宽阔水面上,唐、倭两路水军对峙。
李贞知道,这是决定华夏与倭国数千年国运的大战,绝不能输,所以倾全力而战。
只是李贞不熟水战,所以,将水战统统交由刘仁轨来指挥。
四月下旬,双方大战。
唐军四战皆捷,水陆连胜。虽然唐军军船在数量上占绝对劣势,但隋唐时期华夏的造船技术还是非常高超,船壁高而坚,设计精良,倭国的兵船与之相较,相对落后。
四百多艘木船被唐军连发火箭,顺风投火,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此役,倭军损失上千或溺死,或被斩杀,尽皆沉于白江口水底。
白江口一战,奠定了华夏未来数千年对倭国的优势,自大的倭国人在被唐军痛虐之后终于意识到,他们与华夏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的大,如果交战,绝没有取胜的道理。
于是,倭国自此不敢再正视唐朝,放下身段,以大唐为师,多次派遣唐史入大唐,学习大唐先进的文化与技术。
倭国的海军大败,在陆上,百济、倭国陆军也抗不住唐、新联军的进攻。